[实用新型]枢椎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01254338.1 | 申请日: | 200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173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23 |
发明(设计)人: | 倪斌;徐印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状 骨折 螺钉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枢椎齿状突骨折内固定器,尤其是枢椎(第二颈椎)齿状突骨折螺钉内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枢椎齿状突骨折,一般不易复位和维持复位,采用石膏外固定也不易愈合。若采用手术治疗法,则需使用螺钉作内固定,但由于部位深、暴露困难,要使其准确复位手术中直接钻入螺钉非常困难。现在临床试用的钻入空心螺钉法,即在复位好的枢椎椎体下端钻入一枚克氏针,由枢椎椎体到齿状突顶部。钻入螺钉前先经X线透视或拍片确认位置正确后,再用空心螺钉套在克氏针外钻入到齿状突顶部,最后拔出克氏针。上述采用空心螺钉作内固定的不足是:1、由于克氏针直径为1至1.5mm,空心螺钉外径至少为3.5至4mm,而齿状突直径一般为4至5mm,故空心螺钉钻入极易引起爆裂;2、固定不够坚固,且空心螺钉的制作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对上述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内固定器作改进,使手术中螺钉钻入不会引起齿状突爆裂,并且固定坚固,螺钉制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包括克氏针、螺钉,还包括寰枢椎拉钩、扩孔钻头、小套管、大套管和旋凿,螺钉为实心,寰枢椎拉钩由聚乙烯制成其下端呈叉形,小套管、大套管的下端开有锯齿,小套管可套在克氏针外,大套管可套在小套管外,螺钉、扩孔钻头和旋凿杆体可插入大套管内。
上述克氏针长140mm,直径1至1.5mm,配有可脱卸手柄;扩孔钻头长140mm,直径2mm,配有可脱卸手柄;小套管长90mm,内径1.5至2mm,外径3.5mm;大套管长80mm,内径3.5mm,外径4mm;螺钉长30至50mm,螺钉头部直径3mm并开有凹槽,螺钉杆体直径2mm,螺纹直径3mm;旋凿杆体长100mm,直径3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手术中可通过小套管、大套管、扩孔钻头逐步扩孔,以避免原直接将螺钉钻入而引起齿状突爆裂的事故发生。此外,螺钉是实心的且直径也比原空心螺钉的小,故可减少螺钉的制造工艺及成本,也可增加齿状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a)(b)为寰枢椎拉钩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2、为配有可脱卸手柄的克氏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配有可脱卸手柄的扩孔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小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大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用寰枢椎拉钩拉开枢椎及齿状突根部的示意图;
图9、为克氏针自枢椎钻入齿状突顶端的示意图;
图10、为螺钉固定枢椎和齿状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并作进一步说明:
手术中,用寰枢椎拉钩(图1所示)拉开枢椎及齿状突根部(如图8所示),用克氏针(图2所示)自枢椎下端突起处钻入至齿状突顶端(如图9所示),然后用X线透视或拍片,确认位置正确和深浅合适后,再测量椎体及齿状突的长度,选择长度适当的螺钉(图6所示)。卸去克氏针上的手柄,在克氏针外套上小套管(图4所示),若遇纤维环或骨质时可作转动,通过小套管下端开有的锯齿磨去少许软组织和骨质,然后在小套管外套上大套管(图5所示),若遇纤维环或骨质时也可作转动,通过大套管下端开有的锯齿磨去少许软组织和骨质。用手固定大套管,拔出小套管和克氏针,用扩孔钻头(图3所示)钻入原克氏针孔,其深度相同,退出扩孔钻头,将螺钉插入大套管内,用旋凿(图7所示)将螺钉固定于枢椎和齿状突之间(如图10所示),最后拔出旋凿和大套管手术即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4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