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毂式稀土永磁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01255138.4 | 申请日: | 200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6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雷鸣;张存厚;周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新航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4 | 分类号: | B60B27/04;H02K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冯和纯,金家山 |
地址: | 20024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稀土 永磁 电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电动机,具体地说用于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动车上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用燃油作动力的摩托车、助动车,其缺陷是它们大量的废气排放和噪音,严重地污染和影响着环境,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其二是它们需要机械传动机构和机械变速机构,因此,结构复杂,能量损耗大,发动机效率低,可靠性差。为了保护环境,提高效率,中国专利CN2316763Y,公开了“轮壳式永磁直流电机”,该电机只能装在自行车上,装上蓄电池成了电动自行车。由于该电机是轮壳式结构,不能在电动摩托车和电动助动车上装用,故未能付于实用。另外,该电机定子中的磁钢和导磁体采用粘结方法,这样磁钢容易脱落,影响电机的输出功率,甚至引起电机突然停转,造成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动车的电动机结构技术,提供一种轮毂式稀土永磁电动机,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动机效率,降低噪音,改善大气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轮毂式旋转的外转子组件和固定的内定子组件两部分,外转子组件包括机壳、外转子、轮盖、换向器;内定子组件包括轴、碳刷架、碳刷、导磁体、磁钢,其结构要点是机壳由轮毂、轮幅、轮辋三部分合成一体,上述轮毂的内径与外转子的外径呈紧配合,轮毂的外径与横截面呈“U”型状的轮辋内径通过径向环状的轮幅构成一个整体。
磁钢与导磁体通过沉头镙钉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电动机机壳由轮壳式改变成由轮毂、轮幅、轮辋构成一体的轮毂式结构,轮辋上裹紧轮胎后,成为一个独立车轮,宜于电动摩托车和电动助动车上直接安装使用。用电动车替代燃油机动车,结构简单,易于普及。采用沉头镙钉固紧磁钢与导磁体,改善电动机性能,提高了电动机效率,提高运行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改善大气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该电动机的机壳由轮毂6、轮幅7、轮辋1制成一体,本实施例采用铝镁合金材料压铸而成。外转子8包括线圈和铁芯,轮毂6内径与外转子8的铁芯外径通过紧配合连成同一个旋转体。轮毂6外周与轮辋1的内圈通过径向环状轮辐7制成一体。轮辋1的横截面呈“U”型状,轮胎紧裹在该“U”型槽内。换向器4及轮盖12分别通过镙钉与机壳相连接。当电动机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外转子8带动机壳及轮胎一起运转。轴3的两端分别用锁紧螺母紧固在电动车的车架上。碳刷架2紧套在轴3的外径上,碳刷5安装在碳刷架2的碳刷孔内,并与换向器4呈滑动接触。碳刷架2的外径与导磁体11的内径注塑成一体,磁钢10紧贴在导磁体11上,并通过沉头镙钉9相固紧,以避免磁钢脱落,本实施例磁钢的材料为稀土永磁磁钢。本实施例采用48V直流电压,输入后,电动机输出功率为1500W,额定负载电流小于39A,摩托车时速为55Km/h,额定输出力矩大于20N-m,额定温升低于70℃,本实施例可装在50-55Km/h的电动摩托车及30-35Km/h的电动助动车上使用,电动机效率达85%。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结构设计,使电机、轮胎于一体,成为一个独立带轴的主动轮,安装在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动车上,即能使用,还能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残疾车等电动车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新航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新航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5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