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漏无效
申请号: | 01255589.4 | 申请日: | 200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5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啟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啟均 |
主分类号: | E03C1/284 | 分类号: | E03C1/28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勐 |
地址: | 528208 广东省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道构件,特别是下水道与地面漏孔连接处的地漏。
背景技术
已有的地漏仅是一段简单的管体,在管体与地面漏孔连接的一端盖着一块隔网。这种结构的地漏明显存在以下缺点:1.无法阻隔从下水道散发的臭气、废气、毒气等不良气体;2.无法防止蚊子、蟑螂、蜈蚣等昆虫进出下水道;3.对于细沙碎石等小物体完全没有阻隔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隔气防虫、并对细沙碎石等小物体起到一定阻隔作用的地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地漏包括一段与地面漏孔连接的管体,管体与地面漏孔连接的一端盖有隔网,特别地,在管体内套接有一个出口朝下的漏斗,漏斗的喇叭口周边与管体的内周壁套接,漏斗的出口处固接有一个可盛水的容器,漏斗的出口伸进容器内,容器上开有出水口,出水口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大于漏斗出口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使用时,地面的污水先经隔网、漏斗流入容器内,再从容器的出水口溢出进入下水道。由于漏斗出口是伸进容器内的,而且容器出水口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大于漏斗出口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因此装满水的容器起到封闭漏斗出口的作用,可有效地阻隔下水道气体从漏斗散出,并能阻止蚊虫进出下水道,另一方面,容器可盛装细沙碎石等小物体,避免这些小物体直接掉入下水道,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地漏具有了隔气、防虫的作用,使安装有地漏的场所更加干净卫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地漏包括一段与地面漏孔连接的管体1,管体与地面漏孔连接的一端盖有一块隔网2,在管体1内套接有一个出口朝下的漏斗3,漏斗的喇叭口周边与管体的内周壁套接,本实施例的套接方式是在管体内周壁设置一圈凸缘1a,漏斗3的喇叭口周边搁在此凸缘上,这种结构便于漏斗3与管体1之间的拆装,使用者可方便地取出漏斗3进行清理。在漏斗3的出口处通过螺丝固接有一个可盛水的容器4,漏斗的出口端3a伸进容器内。本实施例的容器4的顶部为敞口结构,作为出水口4a,当然出水口也可开在容器的侧壁面,只要出水口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大于漏斗出口距离容器底部的高度即可。使用时,污水经隔网2、漏斗3流入容器4内,待容器4水满后便从容器的出水口4a溢出进入下水道。容器4内装着的水起着封闭漏斗出口3a的作用,可有效地隔气、防虫。另一方面,容器4可盛装细沙碎石等小物体,避免这些小物体直接掉入下水道。当容器4盛装的细沙碎石较多造成排水不畅时,可将漏斗3连同容器4一起从管体1内向上取出,清洗干净后重新装上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啟均,未经李啟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5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鼻器
- 下一篇:行李袋及行李箱用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