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床用头颈双向牵引床无效
申请号: | 01255930.X | 申请日: | 200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12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发;夏虹;尹庆水;曹正霖;黄华杨;吴增晖;徐国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A61F5/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100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床 头颈 双向 牵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临床设备,特别是一种临床用头颈双向牵引床,适合于上位颈椎骨折、脱位和不稳的治疗使用。
因外伤引起的颈椎骨折脱位一般需要进行颈椎牵引复位和制动来治疗。现有技术的惯用做法是头颅单向牵引,即以牵引绳固定于头颅上,然后通过滑轮和重锤沿纵向牵引进行复位。然而,对于某些特殊部位或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这种单向牵引方法难以奏效,复位效果并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能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的临床用头颈双向牵引床。
上述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该牵引床包括有卧床、头颅托架、头颅纵向牵引架、滑轮、牵引绳和重锤,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颈椎垂直牵引装置,该装置由颈项牵引架、滑轮、牵引绳、重锤和颈项牵引兜带组成,颈项牵引架由分别置于卧床前端和后部的两个支架和一根沿纵向置于两支架顶端的滑轮杆构成,其中一个滑轮置于头颅托架和床头之间上方的滑轮杆上,另一个滑轮置于滑轮杆的前端,一个与颈项牵引兜带的牵引绳经过两个滑轮与一重锤连接。
所述的重锤为一个重量在2~5公斤之间的可调码式重锤。
所述的颈项牵引兜带的带宽为40~70毫米,其下半部为半圆形,上半部两侧向外倾斜,顶端以一三角形吊架连结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患者卧此床上,按常规方法安上头颅牵引弓,牵引绳通过牵引滑轮和重锤进行颈椎纵向牵引。与此同时,将颈项牵引兜带围兜病人颈项部,然后往重锤加重,初始牵引重量可选3~5公斤,经24~48小时照片复查,若复位可将牵引重量调至2~3公斤,最后根据复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或外固定治疗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于颈椎正常有一向前凸的生理弧度,纵向单向牵引使此生理前凸消失,颈项部肌肉紧张,难以复位,而双向牵引能维持此生理前凸,使肌肉松弛,有利于复位;对于颈椎第1、2节脱位,颈项牵引兜带一般置于第2节以下,其作用力作用于第2节以下,使之产生与第1节前脱位相对应的反牵引作用,产生第1、2节颈椎的相互复位作用;对于某些下颈椎骨折脱位交错病例,单向纵向牵引不易复位,必须进行斜引牵引才能解除交错而复位,而双向牵引的合力正好实现了这种要求。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能有效地解决各种颈椎骨折,脱位和不稳的治疗问题,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及复位效果良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局部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卧床1用型钢制成,为方便使用,各床脚2均设有高度调节装置3,在卧床1中部装有车轮4,便于推运。在卧床1床头前方设一头颅托架5,该头颅托架5可通过螺杆6来调节其高度。头颅纵向牵引架7设置于头颅托架5的前方,在其上设有三个滑轮8,以便于调整。头颅牵引弓9与病人头颅连接,通过牵引绳10绕过滑轮8与重锤11连接。颈项牵引架12由前后与卧床1连接的两个支架13和一根支承于两支架13顶端的滑轮杆14构成,其中一个滑轮15装于头颅托架5与卧床1床头之间上方的滑轮杆14上,另一个滑轮16装于滑轮杆14的前端。与病人颈项连接的颈项牵引兜带17通过牵引绳18绕过滑轮15和16与重锤19连接。如图2所示,该颈项牵引兜带17的宽度为60毫米,下半部为平圆形,上平部两侧向外倾斜,还以一三角形吊架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未经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5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发动机的外置喷油器式节流阀体
- 下一篇:环保新型灭蚊蝇害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