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滤尘排水及保持地下水街沿预制件无效
申请号: | 01256743.4 | 申请日: | 200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8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明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杜应龙 |
地址: | 637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滤尘 排水 保持 地下水 预制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种建筑预制件,特别是一种城市街道街沿的预制件。
技术背景:
城市街道中,路面与人行道的交界处一般都砌有街沿石,通常靠近街沿石的路面下设有下水道、隔一段距离设有泄水口,街面上积存的雨水等通过下水道流走。现存的这种结构至少有多种弊病,由于城市的地面基本上被硬化,所以地下水的补充没有渠道,长期以往造成地下水下降,引起地面下沉,由于泄水口少,下雨后路面积聚的雨水不能及时排除,泡烂柏油路面,由于排泄不畅,街面上积存的灰尘不能随雨水或冲洗水去掉而污染街道,进而污染城市空气环境。因此,改进城市街道的部分建筑结构,改进环境状况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能滤尘排水及保持地下水的街沿预制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设置一个长、宽、高为300-2500×100-500×200-500(单位为毫米)的长形立方体,在长与宽所围成的面上开有一组沿长形方向均布的通孔,孔的轴线与高方向平行,立方体的中心开有孔或不开孔。
采用上述方案,所形成的街沿预制件有足够的孔眼将街面上的水渗透入地下,既补充了地下水,又清洁了街面,保护了环境;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方案作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滤尘排水及保持地下水街沿预制件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街沿预制件为一立方体,所述立方体的长宽高为710×100×400(单位为毫米),在长和宽所围成的面上开有一列排成直线的一组通孔(1),所述的通孔(1)的位置在高的二分之一以上处,通孔(1)为锥形孔,孔径在50mm左右,用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通过成形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本实施例的产品适于街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隔离绿化带,将其竖直安装在道路与人行道的分界处,街道的路面遮住孔(1)的孔口的下面一部分,这样路面的积水可从孔(1)流进人行道下面的土中。
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街沿预制件,其立方体长、宽、高的比例也为770×280×280(单位为毫米),长和宽所围成的面积为一弧形面(2),所述的弧形面(2)是端面为弧形,沿长形方向延伸;在所形成的弧形面上开有一组排列为直线的通孔(3),本实施例有三列排为直线的通孔,沿立方体的中心线开有孔(4),孔(4)的孔径较大,孔(3)与中心孔(4)相通,中心孔(4)的下部开有一组通孔(5)。这样水从孔(3)流入,经孔(4)、孔(5)流入地下。
实施例2所示的预制件适用于安装在无隔离绿化带的街道旁,在街道与人行道的分界处安装,本实施例的预制件,安装时弧形面与路面平,一块块的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流道,这样靠近街沿的路面就可以透水,清洗路面的水可以迅速流走而不致污染环境,并能保证地下水得到补充。
采用本方案的预制件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街道水排流不畅引起的各种问题,如路面灰尘不能得到及时清除形成的污染,地下水得不到补充而形成的路面下沉,解决这些问题所花的费用不是很高,但能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明,未经李俊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6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