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吸笔无效
申请号: | 01258320.0 | 申请日: | 200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5375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万海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的拾取设备,并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真空设备来产生较强吸力的真空吸笔。
在电子元器件的移动及其安装过程中,目前最为常见的情况还是利用人工进行相关的操作,考虑到电子元器件的防静电的要求,操作人员在操作时都必须带静电手套,否则这些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都很难保证。
另外,现在一些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的生产线上也开始使用一种叫无源真空吸笔的设备来拾取电子元器件,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电子元器件,吸笔整体形状和大小和一般钢笔相类似,只不过在拾取端设置有一吸盘,而尾部则设置有一按钮,当按下按钮的时候,该按钮带动真空吸笔杆体内部的排气装置而将笔杆内部的空气排出,导致笔杆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吸盘而将相应的电子元器件吸住。
然而上述无源真空吸笔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它们在应用的时候不是很方便。首先,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所产生的吸力太小,当电子元器件稍大且较重的时候就无法牢牢地吸住,这样在搬运或者移动的过程中容易掉下来;其次,用于吸住电子元件的是吸盘,一般这些吸盘都是固定不变的且无法更换的,不能吸收较大的电子元件或者异形零件;再一点就是通常这些无源真空吸笔的按钮都是设置在笔杆的侧壁上,这样的设置方式不符合一般人的习惯操作方式,导致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该无源真空吸笔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具有较强吸力且符合一般人的习惯操作方式的真空吸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真空吸笔主要由一阀体和一套设在该阀体内的阀芯组成。阀体的头部(即拾取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一吸嘴,而阀体的尾端则按照一般人的习惯操作方式设置有一可上下垂直方向伸缩的按钮,该按钮与该阀芯相连成一体。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排气口及其一进气口,该进气口同时通过快速接头而与一真空泵相连,而阀芯的内部则开设有一气流通道,且阀芯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与上述第一排气口对应的第一通孔和一位与上述进气口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另外,所述阀体和阀芯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元件。
通过上述之技术方案,当按下按钮的时候,所述阀体和阀芯之间的弹性元件被压缩,阀芯向下运动,同时使得阀芯上的第一通孔和阀体上的第一排气口位置错开而不再连通,而阀芯上的第二通孔则正好相反,其向下运动并与阀体上的进气口位置重合而相通,此时在真空泵的作用下阀体内的空气被抽出而呈负压,这样在阀体内外的较大的压差作用下通过拾取端的吸嘴而可以将电子元件牢牢地吸住。当松开按钮的时候,阀芯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复位,阀体内部与大气又相通,此时电子元件便被松开。
下面通过一最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真空吸笔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真空吸笔的使用状态图。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拾取和移动电子元器件的新型的真空吸笔,其主体为一阀体30,于本实施例中,该阀体30为一圆柱形且中空的柱体。该阀体30侧壁上一定位置处开设有至少一第一排气口31及其一进气口33,其中,该第一排气口31和该进气口33在阀体30的轴线方向上错开有一定的距离,另外,阀体30内部一端(即真空吸笔的拾取端)还开设有两个圆形台阶面34,通过这两个圆形台阶面34还开设有一第二排气孔32,该第二排气孔32与设置于阀体30该端的吸嘴10相连通,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吸嘴10与该阀体30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而连接在一起的。而阀体30的另一端则设置有一顶盖50,该顶盖50的作用是是防止阀体30内的空气外泄。
仍然请参照图1,上述阀体30内套有一阀芯40,沿该阀芯40的轴线方向在阀芯40内部开设有一气流通道43,在该真空吸笔工作的时候,气流便是在该气流通道43内经过,气流通道43的一端是开口的,而另一端则是封闭的,且该封闭端还固定有一按钮60,该按钮60穿过上述顶盖50内的孔而伸出上述阀体30之外,按钮60同时可以沿着阀芯40的轴线方向而与阀芯40一起在所述阀体30内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未经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8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气弹簧式精冲通用模架
- 下一篇:电动葫芦定位式卷筒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