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的杆头无效
申请号: | 01258811.3 | 申请日: | 2001-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5075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邱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玉玲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娅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尤指一种可增加高尔夫球杆在作推击操作时的稳定度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高尔夫球运动已不再是专属于富人才能进行的“贵族运动”,而逐渐成为一项大众化的休闲运动;高尔夫球运动中所使用最关键的器材非高尔夫球杆莫属,因使用设计优良的高尔夫球杆可获得良好的击球效果,进而提升成绩;而高尔夫球杆的种类及设计方式依其所适用的场所与目的而有所不同,但都期望能将球准确的推击送到预定的位置。
请参阅图4、图5,常见高尔夫球杆的杆头,其杆头10的正面为一打击面101,并于杆头10的顶面里侧末端连设一球杆套管102,以供杆体20固设其中;当使用者手握杆体20并作击球的动作时,以打击面101与球的预定前进路线呈垂直(如图5的实线状态所示),以期推击球往预定的位置前进。
然而由上述对推杆的杆头结构说明中不难得知,由于该杆头10的支点位于杆头10顶面里侧末端的球杆套管102处,但杆头10又具有一定的重量以增加稳定性,因此,当使用者手握杆体20并作推击动作时,如未确实抓稳球杆20,易因杆头10的支点到杆头10另一端的力臂较长,再加上杆头10自身的重量,而使杆头10以球杆套管102为原点而产生左、右偏摆的情形(如图5的虚线状态所示),而使打击面101无法保持与球的预定前进路线呈垂直状,进而影响击球时的稳定度。
发明内容
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相关行业实际的设计及制造经验,而提供一种推杆杆头结构改良,以祈完全改善上述习用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能使杆头在推击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偏摆的情形,能确保打击面与球的预定前进路线保持垂直,而使球可准确的朝预定的方向及位置滚动前进,从而提高使用高尔夫球杆时击球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沿着杆头的顶面连设有一球杆支架,杆体插接固设于球杆支架上,该球杆支架由前、后承杆的顶端在相交后连设一套筒部所构成,球杆支架由前、后承杆的底端固设于杆头的顶面上,且该前、后承杆固接于杆头的位置分别位于杆头顶面的中间段与里侧末端的预定位置处,而套筒部供杆体插接固设;杆头与杆体间的支点靠近杆头中间段部位,支点至杆头外端的力臂长度缩短,杆头在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旋转力矩变小。
采用上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的杆头与杆体间的支点往前挪移至靠近杆头中间段部位,而使支点至杆头外端的力臂缩短,在作推击动作时使杆头所受之力更为平均,且不易发生杆头左、右偏摆的情形,可达到增加各式高尔夫球杆在击球时的稳定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外观立体图;
图4为现有习用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现有习用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的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中部件标号的说明:
1杆头 2球杆支架
21前承杆 22后承杆
23套筒部 3杆体
10杆头 101打击面
102球杆套管 20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该图所示为应用于一般高尔夫球杆的情形,本实用新型高尔夫球杆的杆头1顶面连设有一球杆支架2,球杆支架2供杆体3固接其上;该球杆支架2由前、后承杆21、22的顶端在相交后连设一套筒部所构成,球杆支架2的前、后承杆21、22的底端固设于杆头1的顶面上,且该前、后承杆21、22固接于杆头1的位置分别位于杆头1顶面的中间段与里侧末端的预定位置处,以形成倒Y字形支撑,而套筒部23供杆体3插接固设。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设立在杆头1与杆体3间的球杆支架2其前、后承杆21、22分别固接于杆头1顶面的中间段及里侧末端预定位置处,因此,可使杆头1与杆体3间的支点往前挪移至靠近杆头1中间段部位,而使支点至杆头1外端的力臂长度缩短,进而使杆头1在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旋转力矩变小,这样打击者可轻易掌握杆体3而不易发生左、右偏摆的情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玉玲,未经邱玉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8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