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片式连接器之端子无效
申请号: | 01259350.8 | 申请日: | 200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36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31 |
发明(设计)人: | 颜裕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裕峰 |
主分类号: | H01R12/32 | 分类号: | H01R12/3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顺荣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片 连接器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卡片式连接器之端子,属电路接插器件。
凡与电脑有关之商品为了方便处理资讯,都有配置卡片式连接器,以供卡片式记忆体插入,便于将资讯转载于卡片式记忆体内,或由该卡片式记忆体截取资料处理。以卡片式记忆体作为主要记忆体的电脑化商品,其体积较小,大都为携带式物品,且该类物品常在手持状态下操作,因此,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震动。当该震动力足以致使卡片与连接器内的端子产生瞬间断路时,即会产生截取资料错误或转载资讯失败的情事。事实上,当外力发生时,该卡片所产生的震动不是很大,但该卡片与连接器内的端子中只要有一接触端子发生接触不良时,即会造成资讯传输错误。
要提高连接器的防震能力,或许可以从增加端子的弹性强度方面着手,以增加端子与卡片间的压触力。然而,连接器内之端子的弹性强度愈高,虽可提高其电气接触的可靠性,但也增加了卡片插入与拔出的困难度,更严重的是会加快卡片上接触点的磨损速度,造成损坏,则得不偿失。
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片式连接器之端子,其目的是,使连接器内端子的有效接触点增加,使卡片在震动中仍确保每一端子与卡片间有一点以上的接触,使传讯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片式连接器之端子,其包括一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之若干端子,该壳体具有一可供卡片(卡片式记忆体)插入之插穴,该端子的内端为与卡片接触之接触端,该端子的接触端设有前后排列的多个接触点,能与卡片间形成多点接触,当卡片在震动中,造成卡片内端上下震动时,该端子上至少有一个接触点与卡片保持接触,以保证正常的传讯状态。
其中,该端子上各接触点的高度由内递减,即愈靠近内端之接触点的高度较高,反之则较低,以使插入连接器之卡片在正常使用的状态下,可同时与各接触点接触。
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片式连接器之端子,其优点是:藉由前后排列的数个接触点,使卡片与任一端子间产生可同时有数点接触,使卡片在震动时可与该端子维持一点以上的接触,不易发生断路,以维正常传讯作业。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外观图。
图2为图1之2-2剖面图。
图3为卡片插入连接器内之剖示图。
图4为卡片发生震动之状态图。
图5为卡片与端子各接触点同时接触之状态图。
图6为卡片发生震动的另一状态图。
图中标号如下:
10 连接器 11 壳体 12 插穴
20 端子 21 接触端 22 第一接触点
23 第二接触点 30 卡片
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卡片式连接器之端子,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该连接器10包括:一壳体11,及设置在壳体11内之若干端子20。该壳体11具有一可供卡片(卡片式记忆体)30插入之插穴12,该端子20之内端为与卡片30接触之接触端21,该接触端21设有前后排列之第一接触点22与第二接触点23,该第一接触点22较第二接触点23靠近该端子20的内端,该第一接触点22之高度略高于第二接触点23之高度。
当以卡片30插入该连接器10之插穴12内时,该卡片30会先压触到该端子20的第一接触点22,而该第二接触点23即向上隆起与该卡片30产生接触,则该第一、二接触点22、23即同时与该卡片30接触。
在设计上,以该第一、二接触点22、23与该卡片30间之压触力以完全相等为理想值,或是以极接近为较佳之设计。其间,可由第一接触点22与第二接触点23之高度差、前后距离,以及该第一接触点22与第二接触点23之间的曲度所造成之弹性系数,来决定该第一、二接触点22、23与该卡片30间之压触力。
当卡片30在连接器10内发生震动而与端子20产生之分离,是一种瞬间分离,即该端子20在分离后会立即与卡片30恢复接触状态。当该卡片30在连接器10内发生震动,造成卡片30前端有上抬现象时,仅该端子20之第一接触点22会与卡片30间产生瞬间分离,而第二接触点23保持与该卡片30接触,如图4所示。随后该第一接触点22即恢复与卡片30接触之状态,如图5所示。当卡片后端有上抬现象时,仅该端子20之第二接触点23会与卡片30间产生瞬间分离,而第一接触点23保持与该卡片30接触,如图6所示。因此,卡片30在该连接器10内发生震动时,依然可保证该端子20与卡片30维持接触状态,从而使传讯更为稳定。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之端子20,其接触端21之接触点22、23为前后两个。在理论上,该接触点22、23能增加到二个以上是更能确保卡片30与端子20的接触性,只是接触点22、23愈多,要达到各接触点22、23对卡片30之抗压力皆相同的困难度就相对提高了。因此,实施中该接触点22、23之数量以不超过三个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裕峰,未经颜裕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9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对二转换接头自动接地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零后坐力水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