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多相催化反应炉无效
申请号: | 01259594.2 | 申请日: | 2001-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刘中民;谢鹏;何长青;齐越;邵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多相催化 反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气—固相催化反应评价用反应炉,可以同时评价多个催化剂(如放置40、64及80个催化剂样品等)。
背景技术
催化剂是现代化工过程的基础与核心技术。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新的催化材料对于催化过程的创新和技术变革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目前的科学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设计催化剂的程度,因此新催化功能材料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偶然的发现和大量的探索性、重复性实验工作,催化也因此被称为是一个神秘的科学。一个新催化剂的研制,往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能找到相对合适的催化剂组份和结构组合,这也正是限制催化剂发展的瓶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气—固相催化反应评价用反应器,可以适用于所有常压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并且通过运用组合化学方法的原理,集成地制备和筛选新催化剂材料,将极大地提高发展新催化剂和发现新催化过程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气—固相催化反应评价用反应炉,其特征在于具有炉盖(3)、炉体(21)、多根反应管(9)、与反应管(9)相对应的反应器(15)、加热管(12);炉体(21)为一封闭容器,在炉体(21)中,平行设置多根反应管(9),反应管(9)与炉体(21)的容器上下壁密封,反应管(9)上端开口插入反应器(15),反应管(9)下端开口(10)通到炉体(21)外;在炉体(21)内还设有加热管(12)及填充导热介质(7);反应器(15)上端固定在密封板(18)上并平行设置多根,反应器(15)的设置与反应管(9)相对应,由密封板(18)将多根反应器(15)插入反应管(9)内并在反应器(15)与反应管(9)之间加密封垫(16)使反应物不能由反应器(5)与反应管(9)之间通过反应炉,密封板(18)与炉体(21)上壁相对应并由紧固螺栓(17)被固定到炉体(21)上壁;炉盖(3)通过炉体(21)上端的连结法兰(19)固定在炉体(21)上,并在法兰(19)中加密封垫(4)使炉盖(3)与炉体(21)结合处保持密封;在炉盖(3)内设置分布板(2),该分布板(2)为多孔板使由炉盖(3)上部开口的物料导入口(1)导入的物料,均匀的分散到反应器(15)上;物料导入口(1)与反应炉处的物料供给管相连通,反应管(9)的下端与检测器连通。
另外,在上述反应炉中,在炉体(21)外壁设置保温层(6)。
另外,在上述反应炉中,在炉体(21)的侧壁上部设置连通到炉体外的平衡导气管(5),该平衡导气管(5)使炉体(21)内与外界相通。
另外,在上述反应炉中,在炉体(21)上设置用于更换导热介质(7)的导热介质导入管(13)和导热介质导出管(14)。
另外,在上述反应炉中,在炉体(21)中设置热偶管(11),在该热偶管内可插入热电偶,用于检测炉体内温度。
另外,在上述反应炉中,在炉体(21)内设置多个加热管(12),该加热管(12)内插入电加热棒。
所述密封垫(16)、(4)为石墨密封垫(4)、(16);所述保温层(6)为珍珠岩或石英棉;所述导热介质(7)为易熔合金或熔盐。
另外,在上述反应炉中,在炉盖(3)中平行设置2层或2层以上分布板(2)。
利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反应炉,反应原料由物料导入口(1)进入反应器,经过两层分布板(2)进入石英反应器(15)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催化剂(8)后由物料导出口(10)导出,进入与反应炉相配套使用的检测系统(如激光检测器或多路阀质谱检测器)。
反应炉的炉盖(3)与炉体(21)之间用缠绕石墨(密封垫)(4)密封,在炉体法兰(19)上刻有一定宽度的凹槽以固定缠绕石墨密封垫(6)。在白钢反应管(9)与炉体(21)上盖(20)连接出,也留有一定深度的凹槽以固定柔性石墨(16),柔性石墨(16)的作用是在石英反应器(15)与白钢反应管(9)间进行密封,避免物料直接从石英反应器(15)外进入物料导出口(10)。用紧固螺栓(17)将密封板(18)紧固在炉体(21)的上盖(20)上,以压紧柔性石墨(16)起到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9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干大轮机
- 下一篇:带有偏心调节机构的三维混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