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纳米银溃疡贴无效
申请号: | 01259989.1 | 申请日: | 200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897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家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L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滨生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溃疡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医疗用品,更特别的,是关于一种外用的、治疗创伤感染用纳米银溃疡贴。
目前市售的商品名为“创可贴”的外科创伤贴剂,其缺点是由于其储药层是一块经消炎药水浸泡过的带微孔的薄膜塑料软布,因而当其与伤口接触时,常常会与伤口涌出的淋巴液和血液粘结在一起,待伤口愈合后很难撕下,同时由于用力过猛,也会使伤口愈合部位再次破裂而流血。
市售的另一种创口贴的护创垫采用医用药棉,为防止药棉纤维与创口的粘连,又在医用药棉上加一隔离层。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粘连问题,又增加了一个药效降低矛盾,致使创口愈合放慢,愈合的效果也不理想。
至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有能有效治愈溃疡的溃疡贴出售。
众所周知,纳米技术是以1~100纳米粒径的物质作为研制和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它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技术之一,它也是最有可能产生突破性成就的新技术。世界各国竞相投巨资,集精英奋力开发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我国上至中央级下至高校、基层科研机构纷纷大力度投入纳米技术的开发热潮,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将是我国研究开发的重中之重。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许多有关银抗菌的实例,如在日本专利昭54-151669中,公开了一种杀菌性布,其将含有铜、银(平均粒径6微米)的化合物单独或混合物的树脂溶液处理纱线,使该溶液均匀涂附在纱线的表面后再织成杀菌性布,该产品可作胶靴的衬里,帆布鞋和袜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药效可靠、抗菌力强、在伤口愈合后易与伤口愈合部位剥离,改善皮下微循环,且遇水杀菌力更强的纳米银溃疡贴。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及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说明和描述来进一步体现和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银溃疡贴,包括保护剥离层、吸收层、粘合层、基层和纳米银织物层,其中,纳米银织物层在保护剥离层和吸收层之间,粘合层在吸收层和基层之间,保护剥离层的四周与粘合层粘结,中间覆盖纳米银织物层,纳米银织物层及吸收层在粘合层和基层的中间,纳米银织物层与吸收层通过针刺法或水刺法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银溃疡贴,其中纳米银织物层与吸收层大小相同,纳米银织物为含纳米银颗粒的无纺织物,纳米银颗粒为在灯芯草载体上吸附的纳米银,基层为无纺织物或医用胶布,其上分布有透气孔,纳米银颗粒可以直接附着在吸收层上,纳米银织物层可以在吸收层之间,保护剥离层的二端部分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由于采用纳米银颗粒作为抗菌材料,因此对致病微生物有强劲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杀减作用,对引起性传播疾病的淋球菌及沙眼依原体均有杀减作用,而且使用安全,对人体无毒付作用。并且能有效地渗入皮下杀菌消炎,并产生生物热效应,改善损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起到镇痛、抑制细胞繁殖,消除病灶的作用。同时遇水能进一步增强其活性,加强其杀菌功能的发挥。
以下通过附图及其说明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在图1和图2中,符号1代表保护剥离层,符号2代表纳米银织物层,符号3代表吸收层,符号4代表粘合层,符号5代表基层,符号6代表透气孔。
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银溃疡贴,包括保护剥离层1、吸收层3、粘合层4、基层5和纳米银织物层2,其中,纳米银织物层2在保护剥离层1和吸收层3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纳米银溃疡贴中,粘合层4在吸收层3和基层5之间,保护剥离层1的四周与粘合层4粘结,中间覆盖纳米银织物层2,纳米银织物层2及吸收层3在粘合层4和基层5的中间,二者的大小相同,纳米银织物为含纳米银颗粒的无纺织物,纳米银颗粒为在灯芯草载体上吸附的纳米银,进一步的可使用专利号为94118576的产品;基层5为无纺织物,其上分布有透气孔6,纳米银织物层2与吸收层3可以通过针刺或水刺法连接,纳米银颗粒可以直接附着在吸收层3上,或纳米银织物层2可以在吸收层3之间,保护剥离层1的二端部分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9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