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无效
申请号: | 01260285.X | 申请日: | 200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6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萍;张桂英;张其滨;林竹;王雪莹;张莉;韩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14 | 分类号: | F16L5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杰,周慧麟 |
地址: | 1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环氧煤 沥青 防腐 保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用于石油化工热输保温管线、供热保温管线。
现有热输管线、供热管线中防腐涂层在高温下易变质损坏,使钢管腐蚀,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温层的保温管因渗水影响保温效果,并可产生严重的酸性腐蚀,另外保温层与相邻层间易产生滑动而损坏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腐层可耐150℃高温、防腐蚀性能优良、保温层防水性强、保温效果好、不易产生滑动的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包括钢管1、在钢管1两端的预留焊接段2,其特征是在钢管1的外表面顺次有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聚氨酯-玻璃微珠保温层4、聚丙烯套管5和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6,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由1重量份环氧树脂、0.1~1重量份煤沥青、0.05~1重量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0.1~1重量份滑石粉、0.1~1重量份重晶石粉、0.5~2重量份改性胺的固化物组成,聚氨酯-玻璃微珠保温层4由聚氨酯泡沫粘结剂和玻璃微珠组成,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6由环氧聚合物和水泥组成。
较好的为钢管1长12m、管外径114mm、壁厚8mm,预留焊接段2每端各长100mm,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的厚度为300μm,聚丙烯套管5的长度为11.8m、管外径为204mm、壁厚8mm,聚合物混凝土加重6的厚度20mm,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由1重量份环氧树脂、0.3重量份煤沥青、0.2重量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0.6重量份滑石粉、0.6重量份重晶石粉、1重量份改性胺的固化物组成,聚氨酯-玻璃微珠保温层4由1重量份聚氨酯泡沫粘结剂和2重量份玻璃微珠组成,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6由1重量份环氧聚合物和4重量份水泥组成。
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制造过程如下:将钢管1外表面喷砂除锈,喷涂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也可采用挤涂、刷涂工艺,配料时可将改性胺作为一组,其它组分为另一组,采用双组分施工,在涂敷防腐层的钢管1的外面套上聚丙烯套管5,在钢管1和聚丙烯套管5的环形空间喷注聚氨酯-玻璃微珠保温层4,在聚丙烯套管5的外表面挤涂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6,也可适当加入钢丝网增加拉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耐热性能、保温性能。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具有优良的耐化学稳定性,可耐150℃高温,聚氨酯一玻璃微珠保温层(4)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保温性能,可承受较大外力作用,不易产生滑动。
2、聚丙烯套管5和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6具有优良的外防护作用、施工简便。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
图1是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其横向剖面图。图中:1-钢管;2-预留焊接段;3-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4-聚氨酯-玻璃微珠保温层;5-聚丙烯套管;6-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
实施例1
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的保温管用于输送高温蒸汽的保温管线。钢管1长12m、管外径114mm、壁厚8mm,预留焊接段2长度每端各为100mm,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的厚度300μm,聚丙烯套管5的长度为11.8m、管外径204mm、壁厚8mm,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的厚度为20mm,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由1重量份环氧树脂、0.3重量份煤沥青、0.2重量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0.6重量份滑石粉、0.6重量份重晶石粉、1重量份T31型改性胺的固化物组成,聚氨酯-玻璃微珠保温层4由1重量份聚氨酯泡沫粘结剂和2重量份玻璃微珠组成,聚合物混凝土加重层6由1重量份环氧聚合物和4重量份水泥组成。将该保温管焊接成管线进行补口成为输送高温蒸汽的保温管线,测定表明,耐热环氧煤沥青防腐层3可耐150℃高温,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性能,该涂层经10%HCI、10%H2SO4、10%NaOH、5%NaCI、油田注水、污水、自来水、原油等介质中浸泡1年质量完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0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