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的转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0539.5 | 申请日: | 200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177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平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平尧 |
主分类号: | B65G49/07 | 分类号: | B65G49/07;B65G2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转向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的转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马达驱动旋转盘回转,并以光电开关作为控制器,具有能将电路板快速且精准转向的电路板的转向装置。
二、背景技术:
台湾公告第213100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印刷电路板输送转向装置,其包括有:一输送装置;位于适当距离的二个位置感测器(SENSOR);位于输送装置下方的一转向器;该转向器包括:一升降气缸、一位于升降气缸下方的基板、一位于升降气缸上的升降平台、一位于升降平台上的回转气缸、一固定于升降平台的挡板、一位于回转气缸上的旋转盘。借由以上的组合,可将印刷电路板作方向转动,使得印刷电路板不需借助人工的处理,就可自动转向以达到便利生产的目的。
由上述可知,该专利是以回转气缸令旋转盘回转,但回转气缸的动作特性,是无法连续回转,必须反转回到初始位置,才能再进行下一次的转向,这样,每一次的转向,都需经由正反两次的回转,才能完成一次的转向工作,势必会耗费许多时间,必然影响到转向效率。再者,回转气缸一旦设定好转动方向后,就无法再反向转向,当有电路板必须进行不同转向的制程时,则须让工作中断而重新设定;且回转气缸的转向稳定度不佳,精度差,造成转向后的电路板会有所偏斜,严重的话,会影响制品品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的转向装置,其以马达驱动旋转盘回转,并以光电开关作为控制器,具有能将电路板快速且精准转向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路板的转向装置,其包括:一机台;一输送装置,其又包括数支转动杆、数个滚轮、一入料马达及一搭接的传动皮带,其中数支转动杆跨设在机台上方的两侧,并使该数支转动杆的一端穿出机台的一侧,而其中一支转动杆的另一端穿出该机台的另一侧,每支转动杆上穿设有数个滚轮,该传动皮带与数支转动杆穿出机台一侧的一端接触,该入料马达的输出轴则与伸出机台上方另一侧的该一支传动杆的另一端相固接,并通过该传动皮带与该数支转动杆传动连接;一旋转盘,是位于该滚轮的下方,并向下固设一转轴,该旋转盘相对于其上方的数个滚轮分别设有使每个滚轮凸露的孔;一升降架,其底部固定在升降气缸的上部,而该升降气缸则固定在机台中部横梁上;该旋转盘转轴定位于该升降架上,而升降架由设置于机台的升降气缸控制升降;其特征在于:前述升降架设置一马达及一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固设在该马达的输出轴上;前述旋转盘转轴固设一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前述驱动齿轮相啮合;一对阻尼缓冲器,是设置于前述旋转盘转轴位于升降架顶端部位的相对两侧;一光电开关,其包括一遮光转盘与两个光耦合器,该遮光转盘借助其中部通孔穿套固定在前述转轴上,该遮光转盘间隔90°设一透光孔,而两光耦合器相对设置在该遮光转盘的周缘,并分别固定在位于升降架顶端的固定架上,该两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可程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并由该可程序控制器输出控制讯号令马达停止或动作。
前述的电路板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一对阻尼缓冲器中的两个摩擦块的凹弧面相对包覆在套设于前述转轴的摩擦轮外侧,该摩擦轮是借助键套设固定在该转轴上,一对阻尼缓冲器的两个C形定位框的开口相对朝向该摩擦轮,导杆水平穿过该C形定位框后其端部顶掣在相应的一个摩擦块上,弹簧套设在该摩擦块与定位板间的导杆上,使摩擦块顶靠于该摩擦轮,而调整件调整顶掣于该定位板,该定位板借助设置于C形定位框的调整件改变位置,而调整该弹簧的顶掣力。
前述的电路板的转向装置,其中调整件为调整螺杆,其螺杆端部穿过C形定位框而顶掣在位于C形定位框内的定位板上。
本实用新型以马达驱动旋转盘回转,并以光电开关作为控制器,具有能将电路板快速且精准转向的功效。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A-A断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B-B断面的剖视图。
图4A是图4所示的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C-C断面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光电开关驱控马达刹车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电路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各附图所示,一种电路板的转向装置,其包括:
一机台(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平尧,未经黄平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05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自动漩流式光饰单元
- 下一篇:新型集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