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乙烯鞍形管件无效
申请号: | 01261197.2 | 申请日: | 200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125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深;王华;黎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34 | 分类号: | B29C65/34;//B29L3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07276***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鞍形管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支线管路的联接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塑料管的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燃气管网施工中,在已通气运行的情况下,现有管道与新排管道上嵌三通管与新排管道镶接。由于是带气操作,又有时间上的要求,又涉及到用户的供气,经常用降压施工,阻塞气源的方式,采用套筒镶接法或法兰镶接法,连接新管道。具体参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席德粹主编的“城市燃气管网设计与施工”具体章节。这些结构中,由于材质和结构局限,实施起来操作困难,受人为影响较大,并且易引起中毒、燃烧和爆炸事件。
发明内容
支线管件快速联接装置是嵌埋电子式聚乙烯鞍形管件,在管材8上安装一个鞍形管件,它由鞍形主体5、鞍形底托10、端帽1,装于鞍形主体内的钻孔刀4、挡销15组成,鞍形主体5和鞍形底托1有四个对应通孔,分别用四个螺栓12、垫圈13、螺母11将鞍形管件紧固在管材8上,装有电热丝的电热盘9与两侧的接线端子7预先装在一起,经过压力注塑成鞍形主体5,鞍形主体的上端外面有螺纹通口,端帽1有内螺纹与鞍形主体上端螺纹联接,鞍形主体的内部装有钻孔刀4,钻孔刀上部有环形凹槽,内装O型密封圈3,鞍形主体上端侧壁也有环形凹槽,内装O型密封圈2,钻孔刀顶部圆形凹槽内装有挡销15,鞍形主体下部肩上有一观察孔14。鞍形管件可为三通型或直通型。采用了这种以聚乙烯为原材料的快速联接装置,降低了造价,使得管件耐腐蚀性能好,寿命长,无需降压施工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带气操作,毫无危险,免除了人为的影响因素,操作方便,可满足燃气管网的需求,并且广泛用于天然气、煤气、石油管道及水管道等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附图1的A局部放大图
图5为附图1的B局部放大图
图6为附图1的C-C剖面图
图7为附图1的D-D剖面图
图8为直通型鞍形管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嵌埋电子式聚乙烯鞍型管件包括鞍型主体5,与鞍型主体5注塑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接线端子7、及带有电热丝的电热盘9组成。其中电热盘9与接线端子7通过电热丝相连。鞍型主体5还有螺纹通口内部装有钻孔刀4,装在上部凹槽内的O型密封圈3、与装于鞍型主体5螺纹端侧壁的O型密封圈2组成双重密封结构。钻孔刀4顶部圆形槽内装有挡销15,防止钻孔刀4滑落。鞍型主体5螺纹通口一端顶部旋有聚乙烯螺帽1。将鞍型主体5与鞍型底托10套装在聚乙烯管材8上,鞍型主体5和鞍型底托10上有四个对应通孔,分别穿过四个配套的螺栓12、垫圈13、螺母11,将鞍型管件紧固在管材8上。其中鞍型主体外表面靠近一端接线端子一端有一个观察孔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式聚乙烯鞍型管件实现新旧管道的连接原理是,由两个接线端子7接入外部电源,再通过与接线端子7相连接的电热盘9中的电热丝加热,使鞍型主体5及和管材的外表面,靠近电热丝附近的聚乙烯受热融化,随着时间的增加,管件与管材连接表面的聚乙烯呈融化状态,聚乙烯有由固相转化为粘流相。达到设定时间,关闭电源,自然冷却,使融化的聚乙烯转变为玻璃态,达到高质量的焊口。焊接完成后,将鞍型主体5上的直管通口6端用其他管件连接新排管道,之后进行局部打压试验合格后,打开鞍型管件上的螺帽1,拔出挡销15,用专门的钻孔工具带动钻孔刀4在聚乙烯管材8上钻孔,使新排管路通气,钻通之后将钻孔刀4提上来,安上挡销15,防止钻孔刀下滑,装在钻孔刀4凹槽内的O型密封圈3与鞍型主体5螺纹一端通口内的O型密封圈2,组成双重密封装置,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焊接采用全自动微机控制箱完成,减少了外界环境的影响,消除了人为因素,从而保证了焊接质量。
焊接过程中,鞍型主体5上的观察孔14内的物料会在热源的作用下慢慢顶起,直至焊接结束后,观察孔14表面物料溢出,可方便施工人员用眼睛观察聚乙烯的融化过程,正确的判断焊接质量。
在直通型聚乙烯鞍形管件中,只需在鞍形主体上端用专用刀体打孔,然后在上面用其它管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11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