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车身框架无效
申请号: | 01261928.0 | 申请日: | 200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513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承礼;张海涛;杨德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黑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良悦 |
地址: | 264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车身 框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车身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车车身框架。
(二)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车身和车架是一般机动车的主要部件,传统的车辆车架与车身结构分开设计,再装配连接在一起。其设计、制造复杂,零部件要求严格,设备工装模具投入大,见效周期长。这样整体车身重量也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制作装配简便,具有重量轻,模具设备投入少的特点,集车架与车身于一体的整体电动车车身框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机仓部分、驾驶室部分、后尾箱部分、车底板部分,各部分由薄壁圆管与方管、薄板组成,之间通过焊接联成一体,组成整体车身框架。
本实用新型车身框架为环保型电动车专门开发设计的一种新型结构。其形体短小精悍;前风挡流线弧度大,视野好,空气阻力小,有利于高速行驶。此结构与外板采用粘接方式联接,还有利于车身外板材料的选择变化。对照现有技术,其结构简单实用,制作装配简便,具有重量轻,模具设备投入少的特点,集车架与车身于一体,在毛坯类型和制造工艺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机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驾驶室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底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机仓部分1、驾驶室部分2、后尾箱部分3、车底板部分4,各部分主要由薄壁圆管与方管、薄板组成,之间通过焊接联成一体,组成整体车身框架。
本实用新型前机仓部分1主要由薄壁方形管组焊而成,呈方型结构,包括前减振器支架11、连接上梁12、上摆臂连接架13、下摆臂连接架14等。如图2所示。减少了车架结构的复杂制作,根据本电动车前驱特点,这部分是整车的动力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存放地。由于无车架,前桥及上、下摆臂均固定在此部分结构上。结构布置紧凑。
如图3所示,驾驶室部分2主要由薄壁元管成形后组焊成,呈流线型结构,包括风挡下框21、与前机仓部分1连接梁22、前风挡圆弧管23、侧风挡圆弧管24、方向盘固定支架25、纵梁26、风挡上框27、后立柱28、后尾箱连接管29、座椅30等,大大降低了车身复杂结构的制作,零件数量大大减少,焊接工作量小,结构设计合理,在碰撞时,车身结构的纵梁能够吸收碰撞能量的大部分,前车身发生有控制的变形使驾驶员舱区域保持稳定,增加了驾驶员的安全性。因此它的防碰撞性好。改动性好,内部空间大,有利于玻璃与车身外板的制作安装。
后尾箱部分3包括了后尾箱上管架31、后排座椅固定座32和后尾箱框架33、后减振器支架34,主要由薄壁元管和薄板组焊而成。此框架充分利用了后排座椅的下部空间,制作了后尾箱部分。后桥及后减震也都与后底板联接,结构承载能力强,便于改变车形。
如图4所示,车底板部分4主要由薄底板41成形件组焊而成,其是承载式车身底板,外形呈八边形的框架结构,中间设有中字型的框架42,周边框架43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底板41采用铝质蜂窝板制作,周边框架43与底板41铆接连接。它具有重量轻、强度好等特点。本实用新型周边框架底部呈圆弧结构,其与车身弧度相附合,这种铝型材制造模具简单,型材制造容易,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中间框架42采用方管框架,其中间的底盘空间可作电瓶盒,用来放置电瓶。电瓶盒和底板融为一体,可以充分地利用底盘空间,足够大的底盘空间同时为电瓶的存放提供了充足的场所。上面放置座椅,充分利用空间,由于是成形件组焊重量轻,制作简单,与前机仓、后尾箱部分组焊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车身框架作为车身内部结构与外板采用粘接方式联接,制作简单,这样,也有利于车身外板材料的选择变化。在毛坯类型和制造工艺上发生了变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黑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黑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1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