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铆合模无效
申请号: | 01262203.6 | 申请日: | 200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6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风顺 |
主分类号: | F16C33/46 | 分类号: | F16C33/46;B21J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英涛 |
地址: | 252035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铆合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制造轴承用工具,特别是一种用于铆合轴承保持器用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所用轴承一般都由内套、外套及中间的保持器组成,保持器用于放置钢球。保持器是由上、下二片对应经铆合而成。现在所用的保持器铆合模主要由带有球窝的上模和下模组成,上下模之间设有二根滑柱,用于定位和滑配合。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上下模对位不精确的现象,造成上下模对位不方便,在上下模不平衡时还经常出现断裂现象。同时铆合模重量大、用料多,组装费劲,使用笨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操作方便的新型轴承铆合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轴承铆合模,主要由带有球窝的上模和下模及位于上模上的滑柱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滑柱设计为一个,位于上模的中心,在下模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滑柱对应的滑柱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将二根滑柱改为一根滑柱,用于定位和滑配合,不仅节省了制造所用的原材料、减轻了铆合模的重量,而且滑柱与下模之间采用半圆形定位、滑配合,配合间隙小,定位精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具有配合精度高,组装方便、迅速的效果,可有效提高轴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模闭合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模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1为上模、2为下模、3为球窝、4为滑柱、5为顶丝、6为滑柱孔。本实用新型轴承铆合模为一种铆合轴承保持器用装置,保持器是轴承的一个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夹持轴承滚珠。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上模1和下模2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球窝3,球窝3与保持器的凸起对应。在上模1的中心还设有一根滑柱4,该滑柱4的上端部设计为圆柱形,与上模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该圆柱形的中心与上述上模1的中心对应。为保证滑柱4的牢固性,在上模1上还设有一个顶丝5,该顶丝5用于对滑柱4定位、固定。上述滑柱4的下端部的截面设计为半圆形,同时在下模2上设有与之相应半圆形的滑柱孔6,二者之间采用滑配合,使用时,滑柱4的下端部伸入滑柱孔6内,起着有效的定位作用,同时半圆形的滑柱4及滑柱孔6可有效防止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位移及角度变化,保证二者之间的精确定位。
在加工过程中,上述半圆形的滑柱4由圆柱块加工而成,将圆柱块纵向切割下1/3,所余2/3即为本实用新型所需的半圆形的滑柱4。上述滑柱4也可设计为方形或其它异形。
使用时,首先分开上模1和下模2,将轴承放置于下模2,将上模1的滑柱4插入滑柱孔6内,此时,轴承保持器上的凸起位于上模1和下模2围成的环窝内,保持器上的铆钉位于上模1和下模2对应的凹坑内,然后由冲床进行铆合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风顺,未经郭风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2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