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偏振光合束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2750.X | 申请日: | 2001-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斌;陈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康顺光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7 | 分类号: | G02B6/2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50014***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振 光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通讯领域中的偏振光合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偏振光合束器(如图1所示),由保偏双光纤头101、自聚焦透镜102、双折射晶体楔角片103、双折射晶体楔角片104、自聚焦透镜105和普通单光纤头106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聚焦透镜102、105分别会聚准直输入光束和输出光束,用双折射晶体楔角片103、104来达到将两束偏振态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合束的目的。但由于自聚焦透镜的成本较高,使得用此方法制作的偏振光合束器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偏振光合束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偏振光合束器,由保偏双光纤头、双折射晶体、凹面球面反射镜、普通单光纤头和外壳等结构组成,保偏双光纤头和普通单光纤头分别作为光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保偏光纤中射出两束偏振态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束,经双折射晶体合束后通过凹面球面反射镜反射到输出端的普通单光纤头中,保偏双光纤头、双折射晶体、凹面球面反射镜以及普通单光纤头分别固定在外壳上。
另外,根据不同波长使用要求,保偏双光纤头端面、双折射晶体、及普通单光纤头端面可分别镀有相应波长的增透膜,凹面球面反射镜镀有相应波长的反射膜。
此外,保偏双光纤头端面、及普通单光纤头端面可加工成一定角度的楔角面。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不使用自聚焦透镜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偏振光合束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偏振光合束器的结构原理图。
具休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输入端保偏双光纤头1中保偏光纤11、12中射出两束偏振态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束,L1、L2是一输入光束A的两条边缘光线,L3、L4是另一输入光束B的两条边缘光线,由L1、L2界定光束A的偏振方向平行于X轴,由L3、L4界定的光束B偏振方向平行于Z轴;双折射晶体2的光轴平行于Z轴且与Y轴成θ°角,光束A入射到双折射晶体2之后,由于光束A的偏振方向垂直于双折射晶体2的光轴,相对于双折射晶体2来说是o光(寻常光),其传播方向不变,光束B入射到双折射晶体2之后,由于光束B的偏振方向平行于双折射晶体2的光轴,在双折射晶体2中是e光(非寻常光),传播方向发生光轴方向偏折,在离开双折射晶体2时与光束A合为光束C。光束C入射到凹面球面反射镜3后反射为光束D进入普通光纤头4中的普通光纤13,完成偏振光合束。凹面球面反射镜3的球心位于保偏光纤11与普通光纤13的中心处,并根据保偏光纤11、普通光纤13之间的距离,以及从保偏光纤11输入光束的发散角,计算反射面的球面半径,来确定凹面球面反射镜3的结构和位置。
保偏双光纤头1、双折射晶体2、凹面球面反射镜3及单光纤头4分别固定在外壳5上。
另外,根据不同波长使用要求,保偏双光纤头1端面、双折射晶体2、及普通单光纤头4端面可分别镀有相应波长的增透膜,凹面球面反射镜3镀有相应波长的反射膜。
此外,保偏双光纤头1端面、及普通单光纤头4端面可加工成一定角度的楔角面,以增大偏振光合束器的回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康顺光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康顺光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27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近视潜水镜
- 下一篇:动态标准气样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