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增压缸无效
申请号: | 01262905.7 | 申请日: | 2001-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4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立坚 |
主分类号: | F15B3/00 | 分类号: | F15B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增压缸,属于气动液压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普通的气液增压缸在结构上采用分体式,其主要由气体缸前后盖、活塞、活塞杆、气缸体、油缸体等所组成。该种结构在热胀冷缩、尺寸公差不一,长时间运动后的磨损等情况下会产生泄漏,压缩空气必定会进入液压油腔,活塞就会被顶死,使增压缸不会运动,造成死缸。该种结构体积大,制造成本高,造价昂贵;在使用上,以轴承铆钉机为例,它是无法直接装在座架上对压膜进行施压,而是必须通过管路输送压力。而通过管路输送的压力必须经过传递到作用点有一段时间,从而降低铆钉机的生产效率,而且这种方式既不便于安装,又影响铆钉机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整体式,体积小、外形美观、制造成本低,反应灵敏,速度快的气液增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其主要采用三只左、中、右气缸体缸筒19、19′、19″分别安装在气缸体前盖2与气缸体圆盖6、气缸体圆盖6与气缸体中间盖11、气缸体中间盖11与气缸体后盖15之间,活塞5连接活塞杆1安装在气缸体缸筒19内,活塞5上钻孔形成储油腔4与储油腔22相通,活塞9安装在气缸体缸筒19′内,活塞杆12连接活塞13安装在气缸体缸筒19″内,活塞9上安装针阀装置8。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阀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缸体缸筒19、19′、19″左、中、右三只分别安装在气缸体前盖2与气缸体圆形盖6之间,气缸体圆形盖6与气缸体中间盖11之间,气缸体中间盖11与气缸体后盖15之间。活塞5连接活塞杆1,采用螺纹拧紧再焊接而成安装在气缸体缸筒19内。活塞5上装有前后两道Y型密封圈和中间一道导程环24,无油轴套3装在气缸体前盖2上,用来减少其与活塞杆1的磨损,防尘密封圈28也同样安装在气缸体前盖2上。气缸体前盖2上有一个通气口27。在活塞5上钻孔形成储油腔4,储油腔4与储油腔22相通。铜套23安装在气缸圆形盖6上,用来保证上述两储油腔4、22相互之间畅通。Y形密封圈7装在气缸体圆形盖6上,当活塞杆12下压穿过Y形密封圈7时,两个储油腔内的液压油就被隔断,使储油腔4产生高压,针阀装置8安装在活塞9上,活塞9安装在气缸体缸筒19′内。针阀装置8包括柱塞29、弹簧30、钢球31。气缸体中间盖11上有两个通气口10、20,通气口10、20内装有Y型密封圈21两道。活塞杆12与活塞9与活塞13采用螺母17紧固而连接安装在气缸体缸筒19″内。气缸体后盖15上制有一个通气口14,采用O形密封圈16、26用来弥补装配间隙,Y密封圈18、21、25用来密封气和油。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采用整体式、简单、紧凑、体积小、外形美观;2、制造成本低,在使用上反应灵敏,速度快;3、由于采用整体式结构,活塞与活塞不会推到顶端而造成死缸;4、由于在活塞上安装了针阀装置,一旦有压缩空气进入油腔,油腔内的空气自然就会排出,保证了气液增压能够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立坚,未经徐立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2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辐射手机
- 下一篇:用于输送煤气的增压离心鼓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