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防伪封贴无效
申请号: | 01263769.6 | 申请日: | 200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973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杨 |
主分类号: | G09C5/00 | 分类号: | G09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226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防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显示缄封状态是否曾被撕开的防撕封贴,特别是一种安全防伪封贴。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许多行业的防止控制或计量开口被窃取者打开的缄封方式都采用“铅封”方式,如电力计量箱、电度表等,该缄封方式的弊端是窃取者打开后易复原,易伪造,且伪造成本低。CN2388148Y公开了一种防撕封片,其印字层是固着在塑料基材上,而塑料基材在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如野外),基材会出现自然剥离、断裂等现象;再者,它易被伪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防伪封贴,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该封贴缄封效果好,防伪性强,更具安全性。所要解决的次要技术问题是使该封贴在上述基础上适用范围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防伪封贴,具有封贴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封贴本体包括由塑料薄膜构成的外层、由强粘剂构成的设于外层内表面的粘合层、与粘合层粘合于一起的表明缄封状态是否曾被撕开的防伪印刷层及纸层、设于纸层的内侧面的不干胶层,与纸层为一体的防伪印刷层设于纸层的外侧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封贴本体在与其外层平行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以为长方形。所述的封贴本体在与其外层平行的平面内的正投影可以为圆形。所述的封贴本体还可以包括一个封丝,封贴本体上具有封丝穿过需人将封丝两端打结而闭合的两个小孔;纸层、防伪印刷层、粘合层中心位置具有一个透过外层的塑料薄膜看到封丝打结的观察孔,该观察孔内具有从不干胶层的外侧面凸起的不干胶填充层,穿过上述两个小孔的封丝其两端的打结与不干胶层粘连接;封贴本体上具有穿过其径向中心位置使封贴本体向不干胶层内折的折合压痕,封贴本体的左右两部分沿该折合压痕对称折合于一起。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缄封效果好,更具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外层采用防水、防潮、具有一定韧性的塑料薄膜构成,从而保证了在户外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在户外使用一年以上不会出现自然老化、开裂、破损等现象,克服了一般封条、封片不能适应户外恶劣环境的弊病。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印刷层是设于纸层上的,纸层的韧性较差,在受到人为撕、拉等不良外力作用时,便会出现断裂等破损现象,且难以恢复原状,这样每一个封贴的使用率只有一次,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
2、防伪性强。本实用新型的防伪印刷层为在纸层的外侧面用印刷油墨、热敏或光敏等材料制成的图案、防伪标识及密码等形成的表面层。采用热敏或光敏等材料制成的图案、防伪标识个人伪造难度极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所使用的密码采用区域性有序排列方式,制约了伪造者有针对性大规模地伪造行为,克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封条、封片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被大量复制伪造的弊病。
3、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的封贴本体还可以包括一个封丝。这样粘贴它既可用于面积比较大的活动部位的缄封,又可用于比如螺纹连接的转动部位的限制或缄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封丝未打结)。
图4为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封丝已打结)。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封贴本体的左右两部分沿折合压痕对称折合于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是它具有封贴本体,所述的封贴本体包括由塑料薄膜构成的外层1、由强粘剂构成的设于外层1内表面的粘合层2、与粘合层2粘合于一起的表明缄封状态是否曾被撕开的防伪印刷层3及纸层4、设于纸层4的内侧面的不干胶层5。与纸层4为一体的防伪印刷层3设于纸层4的外侧面。所述的封贴本体在与其外层1平行的平面内的正投影为长方形。防伪印刷层3为在纸层4的外侧面用印刷油墨、热敏或光敏等材料制成的图案、防伪标识及密码等形成的表面层。不干胶层5内表面有专用衬纸(图中未绘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杨,未经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3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孔透水变色防伪标志结构
- 下一篇:新型蜂窝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