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椎复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4124.3 | 申请日: | 200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1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胧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胧 |
主分类号: | A61F5/048 | 分类号: | A61F5/048;A61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娅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椎 复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脊椎复健的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由身体重量自然形成的拉力作用于脊椎,以达到伸直复健功效的装置。
技术背景
随著社会组织形态的转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工作环境也产生变化,随著运动量减少、生活舒适化、坐卧时间加长,使得脊椎酸痛方面的病变及骨刺症状快速增加,并成现代人的一普遍文明病。
传统治疗脊椎酸痛或椎间盘突出的复健器具,有如:中华民国专利公报公告第231509、312985号等新型专利案,而观诸上述各案的结构特征,都是使患者以躺姿位于一类似床板结构,然后再以各种具特色的结构拉伸患者的脊椎,使之受外力作用而伸直(其间可依需要而另以其它装置挤压脊椎弯曲的部位);然而,以上述传统结构作拉直脊椎的复健时,其由于患者呈躺姿,因此,要扭动身体,必须先克服患者身体与床板间的摩擦,如此以大量的力作用于受束缚的部位,会造成复健者严重的疼痛不适,使患者视复健为畏途,也为相关脊椎复健工作的一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已见脊椎复健的器具结构有上述的缺点,创作人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此种脊椎复健装置,主要包括:一底座,呈一平板块状,其一侧二端角分设有直立的导杆套筒;一主支架,一呈方C形断面的中空条杆,其二端可分别套设一调整杆,该调整杆的一端并设有向外弯曲凸伸的托臂,主支架的二端外旁侧并设有二设有同向垂直延伸的导杆,可伸入前述底座的导杆套筒内形成套合而可自由滑动的结合形态;至少一油压缸,设置于前述主支架与底座之间,该油压缸受一马达驱动使油压缸驱使主支架上升;其中主支架中段设有一高度可调的托颈架,该托颈架可托于复健者下巴;主支架与托颈架间复数调整螺栓结合;该托臂及托颈架上表侧设有一软性的垫体;并且主支架的二端部分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复数定位孔,而于调整杆周侧则设有相对的复数调整孔,由各不同位置的调整孔相对应后,以一插销插入固定,二调整杆于主支架二端部形成可伸缩的长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种脊椎复健装置,其主要由一主支架二侧分设有弯曲延伸的托臂,可供伸托于复健者的双腋下,而该主支架并可受一油压缸的抵顶而向上升起,以撑起复健者形成自然直立的状态,由重力的作用配合复健工作人员的按摩,而可达到拉伸脊椎的复健功效,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此种脊椎复健装置,于主支架上方,设有一可调整高度的托颈架,以支撑于复健者的下巴,以使颈部与脊椎保持自然平直,增加复健效果,此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图号简单说明
底 座 1 定位孔 23、244
导杆套筒 11 垫 体 211、243
主支架 2 托颈架 24
托 臂 21 调整螺栓 241
螺 孔 231 定位螺帽 242
调整杆 22 导 杆 25
调整孔 221 油压缸 3
插 销 222 马 达 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胧,未经张文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41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具臭氧消毒机
- 下一篇:太阳能镜反射复合抛物聚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