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摇摆车的车体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01264250.9 | 申请日: | 200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41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07 |
发明(设计)人: | 顾洪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洪钧 |
主分类号: | B62K17/00 | 分类号: | B62K1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摇摆 车体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摇摆车的车体结构改良,主要是将车体的前头部分采用组卸方式,使车头可变换各种动物造型的仿真或缩短其驱动轴,可达生产快速多变换车头形状的应用。
背景技术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为常见摇摆车车体的结构,附图1为常见扁平状的三角车台1,该车台1朝前活枢有一T型的操作把手30,由于该把手30接近于地表面,因此使用者必须弯躬身躯才能操作,或者以脚掌推压把手30达到驱车前进,我们常见小孩游戏时以跪姿的方式跪在车体并曲身俯首之后由手肢操作,游戏时有其一定的危险度,因此这种车不可取;又如附图2所示,车体主要以塑胶射出成型,车体庞大,为了美观以及减少重量等任何需求之下,而在车体1的车头部分设有一眼孔11,该眼孔11内部是提供驱动轴3穿置,驱动轴上下接设有把手30以及驱动轮32、33,并由其鼻头部2形成动物造型,该车结构在射出作业时,必须有上、下模体12、13作对开,另外必须由右侧模14及左侧模15横向插入模体,才能形成该眼孔11以及其他无法直接拆模的部分作横向推模,由于该方式制作射出的时间长,因此制作上效率不佳,况且大型模具以跑侧模的方式,其形成动作相当缓慢,又由于该模具为大型,成本非常高昂,因此为了变换各种造型而必须无限量开设模具,使成本增加;又如附图3所示,由于鼻头部2高于车体的车体高度,因此在运装时,由于鼻头部2的高度而影响整体运输的包装,使整体无论在整体或是应用的效益上,无法达到精简的目的以及快速的效果,又该车轴的提升为较高,为了让小孩操作,不致于弯躬可垂直坐置于车体,手肢很自然把握,位置于胸前即可操作把手30,因此鼻头部2所以位于车头的上端部,其所提供组接的目的并非为了活固该驱动轴,该驱动轴3是可缩短其长度,而便于运输等任何方式的需求。
具体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摇摆车的车体结构改良,主要是将车体的鼻头部设为可采用榫柱等套接方式,达成组卸的,而可提供车头可变换各种动物造型的仿真,将车体朝前端设有榫孔,该榫孔是提供鼻头部所设榫栓套按;又该轴体所设轴孔是可提供一驱动轴垂直组接;在榫柱的周边可设有辅助的卡榫,相对卡合于车体榫孔周边相对所设的插孔;鼻头部所设的穿孔可形成一后置斜向的方式,而提供该车轴可打弯穿置驱动该车体,使该把手可形成斜向操作;由于鼻头部的高度降低,而驱动轴相对缩减其长度,从而缩小车体整体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摇摆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目前流行的摇摆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目前流行的摇摆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1为车体、2为鼻头部、3为驱动轴、4为仪表板、5为鲸鱼头、6为上扬把手,10为尾垂部、11为眼孔、12为上模、13为下模、14为右侧模、15为左侧模、16为后驱动轮、21为穿孔、22为榫柱、23为对合部、24为接合部、30为把手、31为驱动座、32为左驱动轮、33为右驱动轮、34为联结轮、120为榫孔、121、122为插孔、130为对合面、140为接合面、221、222为卡榫。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洪钧,未经顾洪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4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放空阀
- 下一篇:正三角形体立体组合创作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