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6065.5 | 申请日: | 200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5157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9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4 | 分类号: | H01L23/34;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电路中常存在于许许多多的集成电路(1C)、晶体管、电力电子元件或是中央处理器(CPU),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电子元件的工作速度越来越快,同时,这些电子元件在高速工作下伴随而来的问题是本身所产生的高温,由于这些电子元件的内部都是由硅片及一些极为细微的金属线所组成,所以高温下很容易就造成这些电子元件的损坏,因此我们必须提供一种媒介物质能将这些热量带离电子元件。
一般而言,金属材料所制成的散热器是最能将这些热量带离电子元件,其中散热器的材质尤其重要,因为合适的材质能提供更好的导热能力,并大大改善整体的冷却性能,像是金、银、铜等都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铝虽然价格便宜许多,但是它的导热能力就没那麽好了;除上述外,想要让散热器的性能发挥到极致,还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可以加大它妁尺寸,这方面当然是越大越好;或是使用另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可以重新设计散热器的外型。第一种方法就好比汽车的性能,想加强汽车的性能自然得增大它的体积;而第二种方法则不同,想有更好的冷却能力,需要的是一些技术上的小诀窍。由市面上所贩售的散热器来看,虽然这些散热器都有着许多新颖的造型及设计,但是,每个散热器似乎都遵从着上面的要点。
散热器散热的好坏在于其导热性与散热表面积,导热性一一散热器的热导性越快越好,热传导系数可以用℃/W值来表示,其值越小,热导性越佳;散热表面积一—热量由电子元件传导至散热器的后,散热器会藉由其本身与空气接触面积的部分来达到散热的目的,所以散热器跟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多,散热效果也含越好。如图1A所示,是显示现有技术中鳍片式散热器。在一般的鳍片式散热器装置中,其散热的方式是藉尤其热载体散热鳍片11与利用系统周边的空气相互对流来进行散热,然而,若要使散热的效果变的更好,就必须不段的增加散热鳍片11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如此一来散热鳍片11的体积就会不断的增加,而影响到其他的周边装置。
请参阅图1B所示,是显示现有技术中鳍片式散热器的另一实施态样,并请配合参阅图1A所示。在此已知技术中,将原来片状的散热鳍片11切割成多个小段,使这些小段成为一外型为长方形的柱状体,其散热面积相对的也增加了,但是,段落式散热鳍片体积较大积存于段落式散热鳍片12的中的热量还是无法散去,所以在段落式散热鳍片12的四周还是需要风扇吹拂来增加空气的对流,使其散热的速度变快,但是增加风扇还是会占用其他装置的设置空间,同时为使风扇能动作就必须增加额外电源;在现今的环境中如可以减少电源的使用,就能为达到环保的效果,同时为地球的环境尽一份心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上述现有技术在应用上及使用上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增加散热表面积与节省额外电源与散热风扇的使用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散热器,具有一底座,其特征是:
于底座上设有多条金属线。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该底座为导热金属板,其表面上形成多个插槽;而上述多条金属线是导热金属线材,且组成多个金属线束;该金属线束植入每一前述插槽。
前述底座为一导热金属衬垫,在前述金属衬垫的一侧面上以编织方式形成多条导热金属线。
前述底座具有紧密编织结构;多条金属线是以导热金属线材编织在前述底座的一侧面上。
其中前述金属线材是铜、铝或类似的复合散热金属。
其中前述金属线束是由铜线或铝线或铜线及铝线混合组成。
其中前述底座的材料为铜或铝或铜铝复合金属。
其中前述金属衬垫的材料为铜或铝或铜铝复合金属。
其中前述金属衬垫是以导热金属线材经编织成紧密编织结构。
其中前述底座以导热金属线村经编织成一金属衬垫,而由前述金属线是编织在前述金属衬垫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岳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6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