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排式节水型座便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6099.X | 申请日: | 200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19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穆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瑞生 |
主分类号: | E03D11/10 | 分类号: | E03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群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排式 节水 型座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卫生洁具,涉及一种直排式节水型座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座便器有虹吸式和涡旋式两种。虹吸式座便器是在座便器的排污管道出水口处设置一个向上凸起的弯头,利用大流量的进水,将污物全部从排污口及弯头处顶出,留在座便池底部的清水造成可防止臭味倒灌扩散的水封;涡旋式座便器是在座便器的周边预留出多个进水口,搬动水箱扳手后,水沿这些进水口以涡旋方式直接冲向污物,利用大流量及旋转水的冲击,将污物冲走,直至流在座便池内的水为清水,并形成水封。这两种座便器虽然结构不同、原理不同,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陷:冲水时,所需水流量大,只有流量大才能形成水流对污物的冲击力,否则,冲污效果差。所以上述两种座便器均属于费水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直排式节水型座便器,这种座便器使用方便,且节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直排式节水型座便器,它由水箱及座便器的两部分组成。所述座便器的排污口连接一内部装有移动活塞的“T”形过渡管道,所述活塞一端安装有密封垫,另一端连接有一齿条,齿条啮合一齿轮,齿轮通过一套连杆装置与水箱的扳手相连接;T形过渡管道中的垂直管出水口连接主下水管;所述水箱内装有一套预留水面装置,该装置由进水管、旁路水管及缓冲水箱、细管组成,进水管、旁路水管及缓冲水箱形成三通,所述缓冲水箱的底部连接着一根细管,该细管的另一出口端与旁路水管相连通,旁路水管下端出水口与座便池进水口相连接。
使用直排式节水型座便器,污物可直接从排污口排出,由于没有弯度,所以水流阻力小,所需水量少,可节约用水在50%以上。同时,由于采用的是活塞封堵式的直接排污,封闭效果好,不会发生异味倒灌入室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在座便器底部的节水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水箱扳手间所安装的连杆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在水箱内的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直排式节水型座便器由水箱及座便器两部分组成。
由图1所示,所述座便器11的排污口装有一不锈钢套9,并通过螺母8固定连接,内外装有密封垫。不锈钢套9的左侧端套入T形过渡管路4的孔径中。在T形管路4的孔径中,装有一活塞5,该活塞右端固接一密封垫,左端连接齿条1。齿条1与扇形齿轮3啮合连接。齿轮3固定在转轴2上,使齿轮3可沿该转轴2逆时针转动。同时扇形齿轮3上还连接有一套连杆装置,该连杆装置的另一端与水箱的放水扳手相互连接。所述T形过渡管道的垂直管下端口与排污管道10相连通,接口处安装有压紧套6,并通过密封垫及螺母7密封连接。
使用时,拧动水箱的放水扳手,连杆装置带动扇形齿轮3沿转轴2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条1及活塞5向左侧端移动,当活塞移出T形套管4的垂直管端面时,座便池内的污物在水的冲击下,经不锈钢套9及T字形套管4的左侧水平管路端直通入T形管道4的垂直管道中,沿主下水管道10将污物全部排出。松开水箱扳手后,活塞5复位,其右端的密封垫与不锈钢套9的左侧端面密封,可对异味进行封堵。
由图2所示,与扇形齿轮3相连接的连杆装置由若干根连杆及转臂组成,其中齿轮3连接连杆I17,连杆I17通过转臂I18连接连杆II20,连杆II20连接转臂II21,转臂II21与水箱19的扳手22相连接。
上述结构的直排装置固装于座便器中,可将粪便、污物直排,大大节约了用水,但座便器内无法实现预留水面。如果没有预留水面,污物易粘连在座便池池底,不易清洗,另一方面,异味也会倒灌入室内。图3所示装置,可为座便器实现预留水面。它是在水箱内安装一套缓冲装置。该装置由一根进水管13、旁路水管12、缓冲水箱16及细管15所组成。其中进水管13、旁路水管12、缓冲水箱16相互连接,呈三通状。缓冲水箱16的底端连通有一根细管15。该细管15的直径细于上述三通管直径达1/2以上,所述细管15的另一端与旁路水管12相互连通。该旁路水管12的下端出水口14与座便池的进水口相互连通。
使用时,扳动水箱扳手,水流入进水管13,充满于水管13、旁路水管12及缓冲水箱16、细管15中,并沿出水口14迅速排出水箱。由于缓冲水箱16下端所连通的细管15直径很细,与上述管路的直径差异很大,放水时,造成缓冲水箱中的液面被细管15所控,液面反而上升。当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箱中的大部分水从旁路水管12及细管15中排出。当关闭水箱进水口时,预留于缓冲水箱16中的剩余水沿下端所连通的细管15缓慢排入座便池池底,在池中形成预留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瑞生,未经穆瑞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6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