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1266187.2 | 申请日: | 200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5099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程宝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宝贤 |
主分类号: | A45F3/14 | 分类号: | A45F3/14;A44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朝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儿 背覆带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尤其是指一种直接利用一弧状卡掣体嵌入基壳中,并令卡掣体的按压部凸伸出基壳外,以供按压按压部而顺利将穿置在基壳二侧的扣体解除受卡掣体的卡掣部的扣卡状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背覆幼儿时,皆会以一幼儿背覆带作为辅助背覆的工具;早期的背覆带10,如图6所示,是直接在一四方巾101的四个角落处缝设绑带102,于背覆幼儿时,是将四方中101对应贴置在幼儿背部,且令下方的二绑带102分别绕过幼儿的跨下,接着,再与对角绕过大人肩膀处的绑带102绑设固定。其主要缺陷在于:
由于其须先绑固其中一组绑带102,再绑固另一组绑带102,所需的时间较长,致若稍有疏忽,易令幼儿跌落地面;而且,若不慎将绑带102绑成死结时,更造成欲将幼儿解下时的不便与困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人加以修正和改良,通过所累积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制造经验的相互辅佐,经多方巧思及试验后,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通过于基壳中设置中空容室,并于端面上设有和容室相通的通孔,呈弯弧状的卡掣体置于容室中,且令该卡掣体的按压部由通孔凸仲出基壳外,卡掣杆于按压部二侧处各设有卡掣部与背覆带的扣体扣设,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它是由基壳、容置在基壳内的卡掣体以及二分别扣卡于该基壳二侧与背覆部的背带相设的扣体组成;该基壳内设有容室,该基壳的前侧端面上设立有通孔,该通孔与容室相连通,该卡掣体的按压部由该通孔穿出;该卡掣体呈弯弧形状,其宽度小于该导引槽的宽度,容置于该基壳容室中,其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该卡掣体二端的上端面设有高突的卡掣部;该扣体的一端具有扣合部,另端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该弯弧状的卡掣体在基壳容室中具有一适当的弹性,将二扣体分别扣设于该基壳二侧的卡掣部。
该卡掣体上端面二端设立的卡掣部是由外往内呈抛物线高突结构。该卡掣体下端面的二端处各具有垫高部。该基壳后侧内壁面上设有横向下凹的引导该卡掣体的导引槽。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仰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前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传统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覆带扣具是由一基壳1、一容置在基壳1内的卡掣体2以及二分别扣卡于基壳1二侧,且与背覆部3的背带31相设的扣体4所组构而成。
该基壳1内设有二侧皆设有开口的容室11,并在基壳1后侧内壁面处设有一横向的下凹导引槽12,且在基壳1的前侧端面上设有一通孔13,此通孔13与容室11相连通;
该卡掣体2具有一呈弯弧形状的板状部21,板状部21的宽度略小于基壳1的导引槽12的宽度,在板状部21的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22,且于板状部21二端的上端面处,设有由外往内呈抛物线高突的卡掣部23,在板状体21二端的下端面处,则设有凸出的垫高部24;
该扣体4的一端具有扣合部41,另端则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42,且这穿孔组22设有的个数及其位置,是视背覆部3的背带31的设立方式来决定,如图1-图3所示,是设有二对穿孔组42,且令其中一对呈直立设置,另一对采横向设立。
实施例2
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仅设立一组穿孔组42,并令该穿孔组42呈直向设置。其他构造同实施例1,故不重述。
组立使用时,是直接将卡掣体2从对应基壳1的导引槽12处置入,通过导引槽12的导引,能够导正卡掣体2容置方位,且该卡掣体2的按压部22,在对应基壳1的通孔13后,由该通孔13处穿出,且卡掣体2已至定位,这时,卡掣体2仅以二端的垫高部24与导引槽12接触,而使卡掣体3在按压部22处具有可弹性下压的空间,至于扣体4则直接以其扣合部41由容室11的开口处置入,直到卡掣体2卡掣部23嵌入扣体4的扣合部41的中孔后,将扣体4扣设固定;
若欲解除扣体4的扣设状态,则直接施力下压露出基壳1外的按压部22,令卡掣部23因施力下压而脱离扣体4的扣合部41的中孔,顺利将扣体4脱离基壳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宝贤,未经程宝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6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防水保温被
- 下一篇:具有支撑击球面板结构的高尔夫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