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输线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1266575.4 | 申请日: | 200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506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1 |
发明(设计)人: | 琚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琚立新 |
主分类号: | B65H54/22 | 分类号: | B65H54/22;D05B5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线机构,尤其是一种自动绕线机的输线机构,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西服等中高档服装出厂时,需要配备备用衣扣和绕成线圈的备用纱。长期以来,备用纱的绕制一直依赖手工操作完成,其工作效率低,劳动的紧张度高。为了实现备用纱绕制的自动化,申请人借助旋转驱动装置合理实现了绕线动作的自动化。然而,由于线圈绕好并剪线之后,留下的线头长度不够,即备用纱线不能抵达绕线机构,因此如果不解决备用纱的后续供给,则无法真正实现连续自动化地绕制备用纱。
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在剪线之后,自动将后续备用纱输送到绕线机构中,从而使绕线工作得以继续进行的自动输线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自动输线机构,包括现有缝制设备上经常采用的夹线器(4),还包括送线杆(3-1)和Y形输线管(2),所述夹线器(4)中的松线杆(4-3)与松线驱动装置(4-4)衔接,所述送线杆(3-1)的一端制有过线孔,另一端与送线驱动装置(3-2)连接,所述Y形输线管(2)非穿线上端口(2-1)经阀门通压缩空气源,所述夹线器(4)的基座(4-6)、送线驱动装置(3-2)和Y形输线管(2)均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夹线器(4)的夹线板(4-1)、送线杆(3-1)在送线位置时其端头的过线孔、以及Y形输线管(2)的穿线上端口(2-2)基本位于同一垂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输线机构工作时,首先将备用纱线按顺序先后穿过夹线器上的夹线板和送线杆端的过线孔,再由Y形输线管的一个上端口穿入,从其下端口引出,送到绕线机构中。当绕线机构绕制线圈时,夹线器中的松线杆在松线驱动装置的作用下,顶开夹线板,使夹线板暂时失去夹线作用,备用纱得以顺利从线绽上拉出,在绕线机构上绕成线圈,由于此时夹线板、送线杆端头的过线孔、以及Y形输线管的穿线上端口基本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因此备用纱少有弯折,过线顺畅,长度没有余量储备。当绕好之后,需要剪线时,夹线器中的松线杆复位,夹线板夹紧备用纱线,接着送线杆在送线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动作,其端头的过线孔位置变化,使经过此处的备用纱线改变方向,形成V字形,储存一定长度的备用纱,夹线器至绕线机构的备用纱线均处于绷紧状态,便于剪线。剪线完毕,绕好的线圈脱离绕线机构后,送线杆复位,释放出储存长度,接着,压缩空气阀打开,压缩空气将释放出的备用纱线吹送到绕线机构中,使其可以开始下一线圈的自动绕制。
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只要合理控制其各组成部分的动作顺序,便可巧妙解决剪线之后线长不够,不能自动输送到绕线机构中,无法继续绕制的问题。可以说,本实用新型不仅独创了送线杆伸缩送线、压缩空气吹气输线的机构,而且将夹线、送线、输线机构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整个自动输线机构可以实现手工难以完成的动作,有了本实用新型之后,备用纱的自动绕制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将图1实施例应用于全自动备用纱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中1是过线管支架,2是Y型过线管,3是送线器,4是夹线器,5是过线张力传感器,6是挑线簧,7是线架,8是传动箱盖,9是电控装置,10是传动箱,11是驱动电机,12传动带,13是主轴,14是剪切驱动气缸,15是伸缩驱动气缸,16是旋转绕线头,17是定刀,18是伸缩绕线头,19是伸缩簧,20是伸缩架,21是动刀,22是伸缩杆,23是推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琚立新,未经琚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6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闭式双点压力机
- 下一篇:再生橡胶抗撞道牙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