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扳手省力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67906.2 | 申请日: | 200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99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忠正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意,陈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扳手 省力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省力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由扳柄、扳臂、加力臂和驱动头所构成。其中:扳手的驱动头设有棘轮,并受扳臂上的卡掣块调整正、逆转向,并于扳臂另一端枢结设置一加力臂,然加力臂枢结于扳柄的第二枢结孔,利用扳柄扳动时加力臂与扳臂对驱动头产生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目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省力扳手,敬请参阅图1所示:它是常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其结构在于:该扳于1的扳柄2,其一端穿设套设孔3,方能借由C形扣环C枢结设置一空转的驱动头4,并于该端距离套设孔3不远处再穿设一枢结孔5,方能利用螺栓P与N螺帽枢结设置另一棘轮扳手6,然而该棘轮扳手6一端设有棘轮驱动头7,另一端则穿设一长形孔8,让棘轮扳手6的长形孔8可以在扳柄2的螺栓P上滑动移位;借以调整驱动头4与棘轮驱动头7之间的距离,在实际操作使用上,敬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它分别是常规的使用状态示意如图(一)、(二)。以折卸车辆的轮胎而言,使用者必须先套设扳手1上空转的驱动头4,再套设棘轮扳手6上的棘轮驱动头7,让扳手1与棘轮扳手6之间形成适当的夹角,当扳手1的扳柄2被扳动时,即可借由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但上述常规的省力扳力无法使用在只有一颗螺栓或是二颗螺栓距离太远的情况下,因为常规的省力扳手必须先将空转的驱动头4套设在邻近的螺栓上棘轮扳手6形成杠杆作用的支点,所以如何提供一种只有一颗螺栓或是单手就可以使用的扳手省力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动机与创作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扳柄、扳臂、加力臂和驱动头所组成的扳手省力结构,它具有省力的特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该扳手的扳柄由上、下二金属片重叠而成,扳柄中间具有夹设空间,并于扳柄设置第一、第二、第三枢结孔,在扳柄的夹设空间夹设二扳臂以及二加力臂,其中扳臂枢结于扳柄的第一、第三枢结孔,加力臂则枢结于扳柄的第二、第三枢结孔,且在扳臂一端设置四方孔,让驱动头的四方头穿过扳柄的第一枢结孔与扳臂的四方孔结合,再由螺栓与垫圈固定成一体,另外扳柄的第三枢结孔为长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由于它在扳臂的设置卡掣块、弹簧座、弹簧、定位钢珠,且在扳柄上装设调整钮,借以拨动卡掣块两边的卡齿形成偏摆状态,让驱动头上的棘轮受到卡齿的限制作用而能调整正、逆转向;同时,当扳柄扳动时,加力臂即会随著扳柄的扳动带动扳臂,使扳臂对驱动头产生杠杆的省力功效,以便扳手在操作上更为省力、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常规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常规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断面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断面组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专精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业者易于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以及所达到的功能效益,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忠正,未经杨忠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7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走式割草机的驱动齿轮轴结构
- 下一篇:平抛实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