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式泵变频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68171.7 | 申请日: | 200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333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5/00 | 分类号: | F04D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变频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复合式泵变频控制装置,尤指一种可视实际需要自由切换恒压或压差控制模式,并可设定调整各项参数以符合实际需要的泵变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大楼林立,在供水系统方面,传统的直接供水方式因受限于水压,无法应用于高楼大厦,故须有必要的因应措施,以往的供水系统大致如下列:
1.高架给水:利用重力原理,将水抽至大厦顶楼的水塔中,再分配予各住户。此种方式须考虑水塔对大楼的结构负荷,同时亦在防水问题。
2.自动加压:是利用泵配合压力开关、压力桶进行加压。
3.定速水加压:利用稳压阀以稳定水压。
4.恒压式变频控制:以一般的变频器连接控制装置,配合压力传感器的侦测比对,使供水管路达恒压的目的。
前述各种供水加压方式,目前是以「自动加压」及「恒压式变频控制」为最常见,但前者可能造成马达启动频繁而十分耗电,后者则须另外连接一主要的控制电路,不仅体积大,使用成本亦高。且「自动加压」及「恒压式变频控制」虽为既有供水系统所经常运用,但却为分别独立的系统,事实上,针对各种不同的供水状况,其二者各有擅长,惟既有系统并未整合前述两种技术。
由上述可知,既有加压供水方式仍存在诸多缺陷,犹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解决之道。
实用新型的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自由切换恒压或压差控制模式,且体积小成本低的泵变频控制装置。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令前述控制装置包括有:
一控制单元;
一显示/设定单元,是与控制单元连线;
一电源控制单元,是同时连接控制单元及泵;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单元主要由一微处理器构成,其以多组输入/输出接脚与该显示/设定单元连接,该微处理器输入接脚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且另以输出接脚与该电源控制单元和泵马达的各组线圈连接。
又显示/设定单元包括有一显示器和一按键组。
所述的按键组可供设定压力值,当装置在恒压控制模式下,将透过压力传感器感知实际压力,并与设定值进行比对,而透过补偿再输出驱动泵作恒压运转;
又如装置是在压差控制模式下,将配合压力开关进行压差控制;
前述设计已有效整合恒压及压差控制模式,供使用者视实际需要选择控制模式;又前述装置是与变频器电源控制单元整合于一体,不仅体积小,且可显著降低成本。
前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以调整马达转速作恒压控制及缓冲启动等功能外,当负载出现过电流、过电压或温度过高时,将产生相关讯息回授予控制单元,由其中断泵工作,以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恒压控制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压差控制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启动模式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分,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有:
一控制单元10;
一显示/设定单元20,是与前述控制单元10连线而供显示及设定相关参数及功能选择;
一电源控制单元30,是同时连接前述控制单元10及泵;其中:
该显示/设定单元20至少包括有一显示器21及一设定按键组22,其中设定按键组22至少包括有:
一启动/停止键:当装置设定由按键组控制时,用以启动或停止泵运转;
一恒压模式选择键:供使用者选择恒压控制模式;
一压差模式选择键:供使用者选择压差控制模式;
一停水点设定键:供使用者设定漏水补偿的时间间响应;
一记忆键:可记忆恒压/压差模式下的设定参数及停水点设定的时间参数,作为停电复电后的启动依据。
又控制单元10主要是由微处理器构成,除与前述显示/设定单元20、电源控制单元30连接外,其内部内建有以下元件及功能:
一存储器;
一模式控制工作流程;
一压力上限设定调整功能;
一显示倍率调整功能;
一压力传感器输入信号选择功能;
一自动/手动启动模式选择功能;
一端子/键盘启动选择功能;
一传感器输入端子;
一控制端子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8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发电装置
- 下一篇:可改善端子共度面的记忆卡信号转接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