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油罐的内浮顶无效
申请号: | 01268174.1 | 申请日: | 200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054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亭;阎洪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洪玉 |
主分类号: | B65D88/34 | 分类号: | B65D88/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4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油罐 内浮顶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储油罐内用的内浮顶。
(二)、背景技术:
目前,储油罐现用的内浮顶如图1、2所示,它主要包括密封橡胶带1、内浮顶骨架3和浮子管2,密封橡胶带1密封固定在内浮顶骨架3的四周上方,内浮顶骨架3的下方固定浮子管2。内浮顶骨架3包括多根横向的主梁4和多根纵向的副梁5,每根主梁4为一根槽钢,而每根副梁5为多根槽钢与主梁4焊接而成,如图3所示。由于储油罐内浮顶在油罐液面上漂浮,油罐内液体进出油罐频繁,再加上油泵给压产生流速,形成圆弧形液流,从而引起内浮顶产生摆动,致使储油罐内浮顶骨架3松动变形,造成浮子管2开焊,使储油罐内浮顶下沉,出现沉盘事故。浮子管2有多根,沿半径方向整圈均布,这样中心的浮子管2密集,浮力就大,而四周的浮子管2松散,浮力就小,由于浮力的不均衡,致使储油罐内浮顶更易摆动。每根浮子管2的结构皆相同,如图4所示,圆管的两端各用一封头7焊死,每个封头7上各固定一连接板6,连接板6用来将浮子管2固定在内浮顶骨架3上。这种结构的浮子管2焊缝受力大,易开焊,易出现沉盘事故。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包括密封橡胶带、内浮顶骨架和浮子管,密封橡胶带密封固定在内浮顶骨架的四周上方,内浮顶骨架的下方固定浮子管,内浮顶骨架包括多根横向的主梁和多根纵向的副梁,每根主梁和副梁都为一整根槽钢,主梁固定在副梁的上方,浮子管为救生圈式,各浮子管的直径不同,直径最小的固定在内浮顶骨架下方的中心,其它依次向外同心固定。
浮子管通过“U”型螺栓吊装在内浮顶骨架上。
由于每根副梁都为一整根槽钢,因此内浮顶骨架强度高,即使内浮顶产生摆动,也不会松动变形使浮子管开焊。由于浮子管为圆形,同心布置,它产生浮力均匀,所以储油罐内浮顶不易摆动,而且浮子管的焊缝只有一处,强度高,不易开焊。浮子管安装采用“U”型螺栓吊装的方法,使本实用新型更加牢固、耐久,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后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浮子管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7为实用新型图6中B-B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密封橡胶带10、内浮顶骨架12和浮子管11,如图5、6所示。密封橡胶带10密封固定在内浮顶骨架12的四周上方,内浮顶骨架12的下方固定浮子管11。内浮顶骨架12包括四根横向的主梁14和四根纵向的副梁15,每根主梁14和副梁15都为一整根槽钢,主梁14固定在副梁15的上方,都均匀分布,形成内浮顶骨架12。浮子管11为救生圈式,其上只有一处焊缝16,三个浮子管11的直径不相同,直径最小的固定在内浮顶骨架12下方的中心,其它依次向外同心固定,浮子管通过“U”型螺栓13吊装在内浮顶骨架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洪玉,未经阎洪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81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前减震器
- 下一篇:基于桥机的码头喷洒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