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形活塞式制动器无效
申请号: | 01269451.7 | 申请日: | 2001-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5277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勇;李江 |
主分类号: | F16D57/02 | 分类号: | F16D5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6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 活塞 制动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制动的装置,采用带压缩弹簧的活塞推动制动块制动,尤其是适用汽车或其它机动车的鼓式刹车,能提高制动效率及制动安全。
背景技术
目前,各汽车使用的制动器均运用杠杆原理设计,包括盘式制动、蹄式制动器。其设计上存在有:鼓式制动面积利用率小,紧急制动时抱死制动鼓,制动蹄前后受力不均;盘式制动接触面积小,回位困难,虽经各厂改进,各项指标有所提高,但很难改变其制动效率低下和制动抱死制动鼓及制动盘这一现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制动器这一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形活塞式制动器,该环形活塞式制动器能解决制动面积小和制动不抱死制动鼓这一技术难题,从而提高了制动效率和制动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制动器圆周分部若干制动块、径向分布若干活塞、回位弹簧,设置每个活塞由活塞外套,带密封圈的活塞柱体及压缩弹簧组成。利用全圆周分布的制动块解决制动时制动面积小,利用径向分布的活塞内的压缩弹簧吸收多余压力解决制动时抱死制动鼓这一技术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动摩擦面积大(98%以上),制动平稳,制动不跑偏,不侧滑。由于采用了径向分布的活塞内有压缩弹簧,因此制动鼓不抱死,提高了制动效率和制动安全性。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制动鼓省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制动块零件图。
图中1.制动底板,2.活塞,3.活塞柱体,4.密封圈,5.压缩弹簧,6.活塞外套,7.钢背,8.摩擦片,9.螺栓,10.回位舌,11.回位弹簧,12.导管,13.活塞通孔,14.推动柱。
在图1中,制动底板(1)可用铸造或冲压工艺,活塞(2)采用铸造后机加工,各活塞(2)径向对称地用螺栓(9)固定在制动底板(1)上。活塞(2)外有活塞外套(6),活塞外套(6)在力的作用下能自由径向运动,制动块均匀的分布在制动底板(1)的外圆周上,用回位弹簧(11)固定在制动底板(1)上,回位舌(10)和推动柱(14)在钢背(7)内侧,主要起到回位和防止制动块周向运动。
在图3中,制动块中的摩擦片(8)和钢背(7)采用热塑工艺,回位舌(10),推动柱(14)与钢背(7)采用等离子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中当制动时,流体从导管(12)通过活塞通孔(13),进入活塞(2)中推动活塞柱体(3),活塞柱体(3)推动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推动活塞外套(6),活塞外套(6)推动推动柱(14),推动柱(14)推动制动块向外径向运动,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达到制动目的。
当解除制动时,回位弹簧(11)拉动一体的回位舌(10)和钢背(7)÷,推动柱(14)压迫活塞外套(6),活塞外套(6)推动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压迫活塞柱体(3)使活塞(2)内的流体通过活塞通孔(13)回到导管中,返回制动泵,完成制动解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勇;李江,未经张勇;李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69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