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重微放电协同一体的放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70102.5 | 申请日: | 200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5218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益民;王晓臣;魏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益民;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H05H1/48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直 |
地址: | 116026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放电 协同 一体 装置 | ||
1.一种多重微放电协同一体的放电装置,通过一个交流高压电源提供高压电能注入反应器内,在所述反应器内同时产生沿面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其特征在于:
厚度为毫米量级的两均匀平板介质平行配置,两介质层之间的间隙为毫米量级;
上层介质的上表面和下层介质的下表面各粘贴一平板电极,上层介质的下表面或下层介质的上表面粘贴一栅状电极;
两平板电极均与电源地端相连作为地电极,栅状电极连接电源高压端作为放电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栅状电极和平板电极的厚度小于1毫米,各栅状金属条宽度为毫米量级,相邻金属条之间的距离为毫米到厘米量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介质层夹住栅状电极,两介质层之间的距离等于栅状金属条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取消粘贴在上层介质的下表面或下层介质的上表面的栅状电极;在两介质层中间增加一层介质,并在这层介质的上下表面分别粘贴一栅状电极;
三层介质平行配置,相邻介质层之间的间隙为毫米量级;
粘贴在上层介质上表面的平板电极与粘贴在中层介质下表面的栅状电极一起连接交流电源的一输出端;粘贴在下层介质下表面的平板电极与粘贴在中层介质上表面的栅状电极一起连接交流电源的另一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粘贴在中层介质上下表面的两栅状电极错位配置,即介质一侧的栅状电极各金属条在另一侧的对应位置分别平分介质另一侧的栅状电极的相邻金属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栅状电极和平板极的厚度小于1毫米,各栅状金属条宽度为毫米量级,相邻金属条之间的距离为毫米到厘米量级。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极和介质层为圆筒型,内外介质层同心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栅状电极和平板电极的厚度小于1毫米,各栅状金属条宽度为毫米量级,相邻金属条之间的距离为毫米到厘米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益民;大连海事大学,未经朱益民;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1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