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1270184.X 申请日: 2001-11-08
公开(公告)号: CN2509188Y 公开(公告)日: 2002-09-04
发明(设计)人: 沈为清;方蕾;张建平;武小平;徐占军;程林生;燕建平;刘元明;贺秀文;郭金柱;李幼芳;郑秋芳;尚秋香;张红卫;郭明彦;王学文;陆耀华;张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 李天瑞;沈为清;牛振奎;武小平;王金良;李绍京;白玉祥;程林生;徐占军;王志强;张建平;方蕾
主分类号: C10B5/00 分类号: C10B5/00
代理公司: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樊华
地址: 030024 山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清洁 回收 捣固式 炼焦炉
【说明书】:

一种由炉体、炉顶、炉底、炭化室、炉门及配套的捣固、装煤、推焦、熄焦机械组成的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属于炼焦装置领域。

同类焦炉在国内有寰达DQJ-50型炉(以下简称D);在国外主要有美国Jewell-Thompson炉(以下简称J);德国Thyssen StillOtto与美国PACTI合作的TSOA/PACTI(以下简称T)。D、J、T三种炉型一次空气均由两侧炉门进入,空气比较接近煤层,煤料表面难免烧损,并有炉头温度高,中间温度低的缺陷。造成炉门附近化焦和结焦不均匀现象。D型炉设置了全部炉互联的互联孔,且无调节装置;J及T型炉在炉墙上无双联或互联孔。D、J、T炉型基本上按炭化室横向中心线将炉底分为两个对称的四联拱。炉墙上退入的废气经1、2、3、4四个联拱或经4、3、2、1四个联拱后进入炉墙上升火道,形成“之”字型流向。“(一)”型流向畅通,阻力小,又可避免局部过热。T型炉门分为三段,D型、J型炉门不分段。装煤出焦操作时,炉头温度波动大,有较多的烟气外泄。J型及T型炉为散料煤,成焦不好。

实用新型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点或不足,而采用了以下结构及技术:

(1)一次空气进气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在焦炉拱顶开设了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多个进气小孔(见序号2),它使炉顶空间有完好的废气保护层,并使煤气燃烧迅速,炉温均匀。

(2)炉墙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在炉墙上设置炭化室两两相连的双联孔多个(见序号17),通过调节装置将高温废气引入相邻的刚装煤的炭化室内,促进提高后者的结焦速度。

(3)炉底四联拱废气流向不同:本实用新型按炭化室纵向中心线将四联拱分为对称的两个二联拱(见序号6)。来自炉墙下降火道废气由1联拱进入2联拱,再由2联拱返回1联拱后进入炉墙上升火道,(在1联拱退气与进气之间设有隔墙)形成“(一)”型即括号式流向。

(4)建炉材质:本实用新型高温部位采用硅砖。

(5)炉门结构:本实用新型炉门分为两部分,可减少装煤出焦操作时炉头温度波动和减少烟气外泄。

(6)装煤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送入炉内捣固煤饼。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立面图。

图2为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断面图。

图3为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炉底加热系统图。

图中:

1炉体;2一次空气进气调节装置;3二次空气进气调节装置;4下降火道;5上升火道;6四联拱;7上升管;8集气支管;9集气总管;10上部横拉条;11下部横拉条;12纵拉条;13弹簧;14二次风道;15空气夹层;16基础大板;17双联孔;18测温测压孔;19下部炉门;20上部固定炉门;21炉柱;22保护板;23吸力调节装置;24炭化室主墙;25炉顶;26废气保温层;27炉底;28炉底烟道;29炉底火道;30炉门

本实用新型清洁型热回收捣固式炼焦炉是这样实现的。炉体(1)的两侧为.炭化室主墙(24),其顶部炉顶(25)为拱型结构。拱型炉顶采用标准耐火砖。砖与砖之间砖底边缘相接,其上部为倒三角型,夹角内采用耐火泥砌筑,保证连接严密,且防止开裂。在炉顶(25)上部布有一次空气调节装置(2),使煤层与炉顶燃烧层中间形成一层废气保护层防止化焦。炉顶(25)内设有废气保护层(26)。炉体(1)的下部为炉底(27),在炉底(27)上采用四联拱(6)结构,其底部设有二次空气调节装置(3),可调节二次空气。空气在炉底烟道(28)内均匀分布,与废气二次燃烧,使炉底加热均匀。炭化室主墙内均匀设有下降火道(4)与四联拱两侧炉底火道(29)连通,使四联拱(6)返回炭化室主墙(24)两端的上升火道(5)。设在炉底(27)底部的基础大板(16)与炉底(27)之间设有空气夹层(15),避免基础大板过热。炭化室主墙(24)上的下降火道(4),上升火道(5)与设在炉顶(25)上的上升管(7)、集气支管(8)、集气总管(9)连通。上升管(7)设有吸力调节装置(23),使整个炉体内为负压操作。在上升火道(5)与下降火道(4)之间设有双联孔(17),促进初期炭化快速升温。在炭化室主墙(24)前后两侧装有炉门(30),炉门(30)采用上下两节炉门,上部为固定炉门(20),下部为活动炉门(19)。在炭化室主墙(24)的两侧设有铁件保护装置,包括有炉柱(21),上下部横拉条(10)(11),纵拉条(12),弹簧(13)和保护板(22),以加强炉体(1)的牢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天瑞;沈为清;牛振奎;武小平;王金良;李绍京;白玉祥;程林生;徐占军;王志强;张建平;方蕾,未经李天瑞;沈为清;牛振奎;武小平;王金良;李绍京;白玉祥;程林生;徐占军;王志强;张建平;方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