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01270324.9 | 申请日: | 200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5200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明华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电缆 连接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获得稳固的接合,并确保机构、信号传递的品质及良好的电气特性的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
二、背景技术
传导信号的同轴电缆是用于传输信号,通常是以连接地点间的距离、信号频率、所需的最大弯曲半径以及在特定的传输和/或接收装置内可容许的空间来决定选用的标准。一般而言,使用的同轴电缆越长,频率越高,就需要越大的外径,以防止过多的信号漏失。传统应用于诸如有线电视、宽频讯息以及微波信号传输等方面的同轴电缆,其传输距离在50-1000尺的范围,外径需为0.25~1寸。在室内传输距离需求较短的设备(约6~24寸),其可通过使用0.1~0.14寸等较小外径的同轴电缆,以克服狭小的空间及弯曲半径的限制。此类较小外径的同轴电缆需要使用精确的微连接器,例如SMA、SMB及MCX等,其必须连接至诸如实验室等设有精密设备的控制环境内的电缆上,并紧密夹持住此同轴电缆而连接至连接器上。
如图1A所示,习用的SMA微连接器的内部固定有同轴微电缆,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是插入并固定在插销2内,以当作公连接器1内的插销2,其可直接插入母连接器3相对应的插销孔座4内而相互结合。母连接器3内则设有一母插销5供同轴微电缆的中心导体插入固定,以赋予其所需的刚性而在与母连接器3插入连接时,提供足够的插入力量。公连接器1与母连接器3是借由螺纹机构6、7使其连结成一体,以完成电气连接及公连接器的接地,如图1B所示。
公连接器1是借由本体8前端的介面部9紧密衔接于母连接器3的本体10前端的介面部11以使公连接器1接地,以实现电气导通。一旦螺纹机构6、7间发生松脱即会造成介面部9与介面部11间产生瞬间的接触不良。此瞬间的接触不良将会降低其电气特性,此是由于公连接器1与母连接器3间用螺纹机构6、7相互连接所致,因此,造成其间的接触不良须予以克服。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永保接触良好的装置,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能稳固接合,而获得良好的电气特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其借由力量顶持机构而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获得稳固的接合,并确保机构、信号传递的品质及良好的电气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本体;一同轴配置于连接器内部的绝缘元件;一同轴配置于绝缘元件内部的插销,该插销的末端供剥除外皮的同轴微电缆中心导体插入并固定;一设置于连接器本体外部的螺帽,该螺帽的一端设有一螺纹钻孔供与具有螺纹的母连接器结合;该连接器本体末端设有一介面部以与母连接器的介面部接合以使公连接器接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螺帽一端具有一内部钻孔;一环形轴圈,是紧密地压入于螺帽钻孔中,并受到螺帽的控制而可同步转动;一力量顶持机构,是配置于所述轴圈与所述公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间并可同轴支持该连接器本体,加以该连接器本体的向后力量会使该力量顶持机构挠曲,而容许该公连接器的螺帽向前移动并与该母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紧密接触,以维持其间该公连接器与该母连接器间的结合以使接地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其中的连接器本体以可回转方式配置于轴圈内部。
前述的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其中的螺帽的螺纹钻孔在内部终止于一环形平底部,该平底部是借由前述力量顶持机构促使母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末端与平底部作紧密接触,以提供足够的径向力量。
前述的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其中的力量顶持机构借由一弹性可挠弯的波形垫圈促使该公连接器的螺帽与该母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间紧密接触,以形成良好的接地。
本实用新型借由力量顶持机构而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之间获得稳固的接合,并确保机构、信号传递的品质及良好的电气特性。
四、附图说明
图1A是习用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的分解结构剖面图。
图1B是习用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公连接器的右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本体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圈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螺帽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本体部的剖面图。
图8至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同轴微电缆的公连接器的组合步骤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明华,未经叶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