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CPU座扣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1270604.3 | 申请日: | 2001-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3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祥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cpu 座扣合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CPU座扣合结构。
二、背景技术:
CPU是电脑的心脏,装入的CPU功能越强,电脑的能力也就越强。CPU必须插设在电脑内,主电路板上的CPU座才能与其他电路连接,因此CPU的运作效果,不单纯受自身设计结构的影响,也与CPU座插置得是否平稳有关,CPU插到CPU座时,如果不平稳牢固,容易使CPU座对CPU的导电传导产生偏差,使其无法发挥正常作用。
如图1、图2所示,习用CPU座是由一上盖10、一座体20以及一扳杆30构成,上盖10和座体20相叠合,上盖10的盖面通设有与CPU插脚40和41对应且呈列阵排列的数个插孔11和12,上盖10的一侧旁延伸出一块突梯板13,座体20垂向对应插孔11和12处,设有导电夹体21、22,这些导电夹体21、22下端穿出座体20底缘,以焊粘电路板(电路板图中未示,通常指电脑的主机板),再在座体20一侧旁伸出垂向对应突梯板13,并与之盖合的板块23,该扳杆30为略成L形的杆体,杆体一端形成扳动端31,杆体另端中段弯成一段曲颈32,该段曲颈32平伸入突梯板13与板块23相叠的一侧面叠接,使上盖10与座体20的一侧叠接缝外,弯伸出扳杆30的扳转端31。扣合CPU座时,用手指扳压扳转端31,促使曲颈32转动,从内部顶起上盖10,使上盖10与座体20稍向上偏挪,且偏离盖合的位置,就可以从上盖10面插置或拔离CPU,再扳回扳转端31,回复到原先叠合位置以夹住定位CPU。
当扳压扳转端31竖起时,转升起的曲颈32瞬间顶压该突梯板13的底部,容易产生突梯板13与板块23在顶压受力处的叠接缝50弯翘变形(图3所示),该变形量虽小,无法目视察觉,但是,经放大观察后,可明确变形的存在,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上盖10插接CPU面的平整,使CPU插入CPU座后的导电传导产生偏差,使CPU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另外,由于插合不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CPU容易产生不当积热烧毁的情况,随着CPU精密、微细的发展,这种损坏将会更加明显。
三、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习用CPU座所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CPU座扣合结构,其在CPU座的上盖与座体之间,设有多处垂向勾孔扣合结构,以确保整个扣合过程的平稳性,提高CPU的插置效果。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CPU座扣合结构,由上盖及座体叠合而成,上盖盖面通设有对应CPU插脚且呈列阵排列的数个插孔,上盖一侧旁延伸出一块突梯板,座体垂向对应插孔处设有导电夹体,导电夹体下端穿出座体底缘以焊粘电路板,座体一侧旁伸出垂向对应突梯板并与之盖合的板块;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突梯板底面向下垂直伸出三个以上的倒勾,该倒勾不排列在同一条线上;所述板块垂向对应倒勾处,分别开设能插入对应倒勾的夹扣孔,每个夹扣孔内壁都凹设有内扣缘,倒勾的勾腹弹扣伸入夹扣孔内的内扣缘,上盖笔直、稳定、完全地与座体封合扣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CPU座插置扣合过程平稳,使用方便,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CPU座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习用CPU座扳合动作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VI-VI剖面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祥,未经朱德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