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极性保护的直流电源接线无效
申请号: | 01270639.6 | 申请日: | 200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5143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怡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毅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保护 直流电源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接线,特别是具极性保护的直流电源接线。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按传统于汽车外接电源的现用电源接线1,其仅于两条导线的两端各设有夹头11、12、13、14,以将该两现用电源接线1线同侧的两夹头11、12与夹头13、14分别夹持于正常端与故障端,使能联是两接点端电源的目的。
然而,此种结构未有明确标示其正确接电的位置,且若使用的环境无足够的照明设备以供识别接电的正确位置,或使用者未有充分的电学常识,则极易因正、负极接反:而致使该供电端或故障端的电路系统有损坏的情形产生。
因此(再如图1所示),虽有人以一发光二极管15顺向衔接于正、负现用电源接线间,利用正常端的夹头夹持于正常电源的正、负极,使前述发光二极管15得一顺向偏压而能发光显示,藉以显示正常供电端接线夹头的正确夹持状态,并再以正电源端另以一发光二极管16串接一测试导片体17,利用该发光二极管16发光而可测知故障端的负极,达到避免现用电源接线二端正、负极接线错误的目的。但是,此种结构虽具备有防呆的功用,但于操作使用上仍过于烦琐,且仍无法避免因使用者因未察及接线错误而强行接线的损害保护;因此虽可进一步于该正负现用电源接线的正常端与故障端间各设一断路器(图未示),并于该断路器两侧以该两发光二极管15、16顺向衔接于两端的正负极,使当接线错误时,使现用电源接线1的正常与故障端形成断路,达保护两接线端的电源免受接线错误而导致损害。
然而,综观上述的现用电源接线1皆是属于常闭性的电流回路,因此若施以强制性的错误接线,则无法提供即时性的保护措施,而虽断路器于出现短路时能适时切断线路以达保护线路的功效,但亦仅能将损害情形降至最低,而仍然属于被动形式的受电保护方式,使其两接电端仍会受到瞬间短路电流的影响,而产生火花现象,造成旁人的无谓惊吓,因此仅可做过载的短路保护,而不具极性保护的功效;且若故障端已完全无电压(或电压低于感测值)的情况下,该现用电源接线1则失去判别极性的功效,而形同虚设;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无法根除短路所产生的危险性。
2、无法彻底防止因正负极接反对汽车(电脑或音响)等电器用品所造成的损坏影响。
3、无法避免当正负极夹于汽车电瓶的正负极端时瞬间产生的火花现象。
4、需设置额外的绝缘装置而较耗费成本。
5、当故障端完全无电压(或电压低于感测值时),则无法检测电压,而形同虚设。
6、不具进步性。
7、不具产业竞争力。
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以其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与技术理念,经过多次的试作、测试与改良,终使本实用新型得以诞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以提供一种更具实用安全性的具极性保护的直流电源接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极性保护的直流电源接线,包括一正极电导线与一负极电导线,其特征是:该正极电导线的第一夹头及第二夹头之间接有一极性保护装置;该正极电导线的第一夹头(正极)与负极电导线的第一夹头(负极)及正极电导线的第二夹头(正极)与负极电导线的第二夹头(负极)分别夹设于正常端与故障端的汽车电瓶,其中该极性保护装置主要是由一电源单元、一小功率继电控制单元、一大功率继电控制单元、一通电显示单元、一正电压检测单元、一负电压检测单元、一警示单元、一手动开关与一过电压自动断路保护单元所组成,其主要是藉由正电压检测电路与负电压检测单元侦测所夹接的极性是否正确,当正电压检测电路侦测由该正极电导线的第一夹头(正极)及第二夹头(正极)均为正电压时,则该正电压检测电路传送一导通讯号至小功率继电控制单元,使该小功率继电控制单元吸磁导通,同时驱动大功率继电控制单元的导通元件吸磁导通,而成一通电回路,并由通电显示单元来指示是否通电;反之若有一端夹接错误而侦测为负电压时,则该电流则流向负电压检测单元,使该小功率继电控制单元因无法激磁导通而呈一开路截止状态,并传送一驱动讯号来启动警示单元,以显示夹设错误的状态。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毅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毅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06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泥石流次声波报警装置
- 下一篇:热导池检测器的热丝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