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电源无效
申请号: | 01271144.6 | 申请日: | 200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9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曹鑫;唐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宏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计算机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计算机电源是在其外壳上的一侧而非顶部设置有一风扇,由于电源外壳侧壁尺寸的限制,风扇的直径仅为80mm,在电源外壳侧壁的另一侧设置有进风口,该风扇被安装在计算机机箱内部的出风口的附近,从而通过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将计算机机箱内部包括电源产生的热量经出风口由风扇排出。在以往的设计中,如果让通风量达到15cfm,噪声小于38db,那么该风扇的转速最少需要达到2500rpm左右。另外,在计算机电源中还设置有一温控电路,目的在于电源不是很热的情况下,降低风扇转速,以降低噪声。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对于整机的噪音有了更高的要求。噪音的产生和电源的风扇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计算机内部的部件发热量不断升高,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传统的方式是通过提高电源风扇的转速来实现的,这样整机噪音就会提高,显然这种方法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相比于现有的计算机电源,其不仅提高了电源通风量,降低了电源及整机噪音。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电源,其特征在于一直径大于80mm的风扇被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的顶部;一出风口被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的一侧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电源被安装在计算机机箱的内部,使得其出风口位于机箱通风口附近,而其顶部风扇远离机箱通风口并位于机箱内的CPU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直径为12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被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的内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由多个相互间隔的小通风孔组成,且遍布其所在的计算机电源外壳的整个侧壁。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计算机电源中的温控电路可被去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其具有以下的优点:
(1)通过将风扇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的顶部,使得可采用直径大于80mm的风扇,从而提高了通风量,降低了风扇转速,降低了电源风扇噪声,且可使CPU风扇的转速降低,降低了CPU风扇的噪声,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噪声;
(2)将风扇设置在电源外壳的内部,进一步降低了电源风扇的噪声;
(3)通风量的提高,使得计算机电源中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温控电路部分,如果取消温控电路,则可使电源风扇的寿命被延长,降低了电源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电源的顶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计算机电源的侧视图;
图3为装有图1中所示的计算机电源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4安装有图1中所示的计算机电源的机箱的后部概略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电源1,其中一直径为120mm的风扇2被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3的顶部,且一出风口4被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3的一侧壁上。所述风扇2被设置在计算机电源外壳3的内侧。所述出风口4由多个相互间隔的小通风孔组成,且遍布其所在的计算机电源外壳3的整个侧壁。在将该计算机电源1安装在计算机主机机箱5的内部时,其出风口4位于机箱5的后壁上的通风口6的附近,而其顶部设置的风扇远离机箱通风口6且位于CPU的上方,使得通过风扇2的吹风,将机箱内部包括电源和CPU产生的热量通过通风口6吹出机箱5外。
经过测试,通过使用120mm的风扇1,在满足通风量达到20cfm的条件下,风扇1的转速在1200转左右,噪音降低到30db以下。将风扇1设置在电源外壳3的内部,进一步降低了电源风扇1的噪声。为了增加散热效果,由风扇1进行抽风,同时增大了出风口的大小,将电源外壳3内的电路板上的元器件高度做到最低,可使得电源的通风量增加5cfm,噪声降低10db。通风量的提高,使得计算机电源中可设置或不设置温控电路部分,如果去除温控电路,则延长了电源风扇1的寿命,降低了电源的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以特定实施例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还包括与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精神不相分离的可能的修改和变动,例如风扇1的直径可为100mm或1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11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床二爪自动定心夹具
- 下一篇:仿生建筑塑木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