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环行器无效
申请号: | 01272702.4 | 申请日: | 200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5145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砺;凌吉武;刘淑云;林家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科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2 | 分类号: | H04B10/12;G02B5/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14***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环行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光纤通讯的光环器领域。光环行器在光纤双向通讯、光纤色散补偿、光放大器等光纤通讯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指一种紧密型、低成本的光环行器。
背景技术
在光环行器中,追求紧密型、小体积、低成本的结构是最近几年各种设计的主要趋势。最典型的结构为专利US5909310(Kwita),其结构光路原理如图1所示。
该典型结构的特点是采用了渥拉斯顿棱镜和双光纤准直器,将传统环行器设计中的1,2,3通道独立分离状态合并起来共同利用相同几块晶体,这样不仅节省了晶体等材料,而且将原先两个端口的两个准直器合并成一个双光纤准直器,大大减小了器件体积,实现了环行器紧密小型化。但是,此典型结构的缺点是它的成本,由于它所用材料价格昂贵,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如能有效降低其成本,就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幅降低成本,同时兼顾其紧密性与小体积的一种新型环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采用双光纤准直器、单光纤准直器、双楔角玻璃块、双折射晶体、渥拉斯顿棱镜配对形成紧密结构的三端口环行器。主要是将从端口1的输入光变成单偏光,再经特制玻璃块反射,通过渥拉斯顿棱镜折射再合束进入端口2。从端口2入射的光传至渥拉斯顿棱镜时偏振态与从端口1入射的光传至同一特定渥拉斯顿棱镜时的偏振态垂直,经渥拉斯顿棱镜的另一端再折射合束进入端口3。
由于本新型采用了双光纤准直器,所以整个器件体积已实现小型化,本新型另一件特点是采用小块双折射晶体、渥拉斯顿棱镜和双楔角玻璃块,与传统环形行器采用大块双折射晶体相比,可大大减少成本,因而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和潜力。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实例及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已有美国专利光路结构原理;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端口1→端口2光路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端口1→端口2光路俯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端口2→端口3光路主视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端口2→端口3光路俯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端口1→端口2部分光路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端口2→端口3部分光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械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新型的原理见图2(a)、图2(b)、图2(c)、图2(d)所示,其中图2(a),图2(b)分别为端口1→端口2的光路主视图,俯视图。图2(c),图2(d)分别为端口2→端口3的主视图、俯视图。
如图2(a)为环形器端口1→端口2的光路主视图,这里约定光可分解为偏振态平行纸面与垂直纸面两种。202,215,201均为光纤线,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203为双光纤毛细管,204为微透镜,203与204构成双光纤准直器,205为双折射晶体,206为法拉第旋转片,207A,207B为两片相互拼接的1/2波片,其光轴与交接缝各成22.5°夹角,如图2(a)上方207B所示。208为双楔角玻璃块,209A,209B为渥拉斯顿棱镜,210A,210B为同207A,207B结构的1/2波片,其光轴对于拼接缝对称而且成22.5°夹角,211为法拉第旋转片,212为双折射晶体,213为微透镜,214为单光纤头,213,214构成单光纤准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科光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科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2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