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返驰变压器聚焦组件的连接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1275282.7 | 申请日: | 200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525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隆;刘俊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声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0 | 分类号: | H01F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聚焦 组件 连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返驰变压器聚焦组件的连接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利用导电插脚的插接于导电胶,而可在聚焦组件内部作连接、导通,达到作业简单化、组合后不须检查与调整、提高生产效率、电气特性较稳定、提高品质及提高安全性的功效。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给出了普通返驰变压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主要包括一壳体1、一返驰变压器组件2及一盖体3。
该返驰变压器组件2组入该壳体1内,盖体3再接组于该壳体1之一侧,以使返驰变压器组件2能与盖体3的聚焦组件连接。
该返驰变压器组件2的两组电连接部21、22,由于其中的导电端211及导电插脚212间,必须通过铜线23来连接,铜线23乃在导电端211与导线24间形成悬空的跨接状态,因此当该返驰变压器2组入壳体1内时,必然会因为壳体1内壁的压迫,而造成该铜线23接触到其它线路而短路,安全距离极不易确保。
再者,其为防止因为铜线23过长,而妨碍到返驰变压器组件2的组入壳体1内,所以该铜线23均仅在刚好可接的长度,造成欲由导电端211将铜线23焊接至导电插脚212的导线24处时,确有着极不易将铜线23另一端接触到导线24再进行焊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返驰变压器聚焦组件的连接构造,通过将返驰变压器组件与聚焦组件间,原为外部连接的部分,改设至聚焦组件内部作连接、导通,达到作业简单化、组合后不须检查与调整、提高生产效率、电气特性较稳定、提高品质及提高安全性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返驰变压器聚焦组件的连接构造,其主要是将返驰变压器组件中,必须电性连接、导通的两处,予以分别形成导电插脚;且于盖体相应处,各具设有一已依预定情况,而在聚焦组件内部已作连接导通的导电胶,使所述两导电插脚可通过盖体的盖合于壳体,而同时能插接于相应的导电胶,达到与盖体的聚焦组件连接的预定导通情况。故此而有如下功效:作业简单化、组合后不须检查与调整、提高生产效率、电气特性较稳定、提高品质及提高安全性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返驰变压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壳体
2:返驰变压器组件
21:电连接部
211:导电端
212:导电插脚
22:电连接部
23:铜线
24:导线
3:盖体
4:壳体
5:返驰变压器组件
51:电连接部
511:导电插脚
512:导电插脚
52:电连接部
6:盖体
61:导电胶
62:导电胶
63:内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返驰变压器聚焦组件的连接构造,其包括一壳体4、一返驰变压器组件5及一盖体6。
该返驰变压器组件5,其原本必须通过铜线而跨接的两处,均在电连接部51处各形成一导电插脚511、512。
该盖体6,其用以与壳体4接组、盖合的内面处,具设有相应于上述两导电插脚511、512位置的导电胶61、62,两导电胶61、62并通过内部电路63而构成原本利用铜线时的同一连接、导通状态,此一状态是由内部电路63依该预定情况来连接而达成。
如图3、图4所示,返驰变压器组件5组入壳体4内,壳体4一侧则用以接组、盖合该盖体6,且该盖体6具有两导电胶61、62的内面,恰相对于返驰变压器组件5的导电插脚511、512该侧,于该盖体6盖合后,两导电插脚511、512恰插接于相应的两导电胶61、62。再通过该盖体6侧内部接设有内部电路63,且该内部电路63又依前述预定情况而与两导电胶61、62连接,使返驰变压器5与盖体6的聚焦组件的连接,位于盖体6的一侧内,而能直接在聚焦组件内部作连接、导通,且其连接即取代了普通技术的利用铜线的连接,即使普通技术的利用铜线来连接,尚具有:须予以拉伸接触、再对其焊接等的麻烦,相对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作业较为简单的功效、以及如后所述的诸多功效。
上述的盖体6及两导电胶61、62,可利用绝缘胶(图未标出)充填于盖体6该侧内,以将内部电路63予以封胶固定,并使该两导电胶61、62能露出,以供导电插脚511、512的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声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声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5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