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自动遮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77634.3 | 申请日: | 200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7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诗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力 |
主分类号: | B60J3/00 | 分类号: | B60J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伟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装置,特别是一种车用自动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小车。而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地球的温度正在逐渐上升,炎热的夏季日渐难耐,当汽车在烈日下暴晒后,整个车厢内犹如桑拿浴房,只能打开空调吹一段时间才能进入,但这样必然大大浪费能源,而没有空调的汽车就很难想象驾驶者和乘客的忍受程度了。同时,由于目前的停车场所大部分为露天停车泊位,风沙、雨雪、树胶、鸟粪等坠落物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车体漆面造成腐蚀和损坏,然而,这一切又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人们曾提出各种不同的办法,设计出各种装置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例如,有一种采用车内加设帘幕的结构,通过磁性吸附块将帘幕吸附在车体内部,以抵御阳光照射在车内引起的升温。但是,这种结构较为费时费力,且又碍于车内的美观,尤其是必须与车内的铁磁性材料吸附才能固定。还有一种是可以用于轿车在停驶时减少日光照射、防止轿车内过热的装置,按照该专利公开的装置在车后部有一个可容纳两个由柔性遮阳材料制成的遮盖物的壳体,壳体上开有相应的用于拉出遮盖物的出口,使用时,将两个遮盖物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即朝车头和车尾方向拉出,然后将自由端分别用适当的固定装置,例如:钩,固定在车的前、后端,使用后,将遮盖物分别卷入壳体内,这种装置虽能起到遮阳、降低车内温度的作用,但存在着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再有一种是车用自动遮收式遮阳装置,由支托在车体上面的支架系统,在支架系统的后端分别支托在车体后部上面的带有驱动装置的遮阳帘卷绕装置和遮阳牵引导向装置,但存在着结构复杂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各种方法和装置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装在车体外部,可拆卸的,能自动伸出遮盖车体顶部,在不用时能够自动卷收、具有良好遮挡阳光照射、降低车内温度的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自动伸缩的车用遮阳装置,它包括支托在车体后部的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上方设有一遮阳帘卷收装置,其中所述的遮阳帘卷收装置的端部设有伸缩拉杆及其驱动装置,遮阳帘卷收套管内设有遮阳帘,伸缩拉杆的端部固接遮阳帘端角部。
所述的遮阳帘卷收装置为一套管,套管侧面开有遮阳帘进出槽口,遮阳帘缠绕在遮阳帘卷收套管卷轴上。遮阳帘卷收套管卷轴的端部设有卷收扭簧机构。
所述的伸缩拉杆及其驱动装置设在的遮阳帘卷收装置的两端部。伸缩拉杆其驱动装置为拉杆天线结构及电驱动机构。伸缩拉杆的长度至少不短于车身的长度。
所述的支撑装置下部为固接车身固定机构,上部分为横杆和直杆,直杆的上部为遮阳帘卷收装置。支撑装置直杆为多节机械式或自动升降式。
所述的遮阳帘带有防紫外线或电磁屏蔽层。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遮阳效果较佳,尤其是防紫外线的遮阳帘一直伸到了车头前部,罩住了车身的顶部,保护了的车身,改善了烈日下车内温度,遮挡了风沙、雨雪对汽车的侵蚀,延长车的使用寿命,也节约了汽油等能源。
2、整个装置操控简便,结构简单,由于是采用伸缩拉杆结构冀驱动机构使制造更为容易,提高了可靠性,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轿车上从车身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轿车上从车尾后视遮阳帘卷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轿车上从车尾后视遮阳帘伸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轿车上遮阳帘伸出平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遮阳帘卷收套管内部结构以及安装结构和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以及优点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所作出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但是应该说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决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伸缩的车用遮阳装置,它包括支托在车体后部的支撑装置1,在支撑装置上方设有一遮阳帘卷收装置2。其中遮阳帘卷收装置2的端部设有伸缩拉杆3及其驱动装置21,遮阳帘卷收套管2内设有遮阳帘4,伸缩拉杆3的端部固接遮阳帘4端角部,可通过分别连接遮阳帘4和伸缩拉杆3的端部的挂钩2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力,未经张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7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轮胎防爆装置
- 下一篇:纸钞投币机的改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