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信号线转接端子座无效
申请号: | 01279329.9 | 申请日: | 200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5230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锡帆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线 转接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尤其是一种信号线转接端子座,籍由二个结构形态稳固的矩形导套分别套设于一转接座端,且使二导套构成并合状完全包覆转接座,以藉由转接座精简结构简化制造程序,并以导套固定式结构增进使用插设的方便性。
背景技术
按,传统所见的电话线连接座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有二本体10、而端子座20及导电线30等所组成;其中该端子座20必须先于端部预设弹性金属端子201,而由数条导电线30分别接设于端子201,再将二端子座20分别插设于二本体10中,并将两本体10施予黏著或超音波结合,方能构成为电话线连接座。由此习知技术可知,该导电线30必须一一与端子201焊接,在这个制程上相当麻烦费时,且如此多的构件,不仅在成本上造成负担,且繁化业的组装程序,是为一缺点颇多的设计。
又另一结构形态的电话线连接座,主要形成可伸缩状态,如申请新型第87211147号专利案所示,其包括有一底座及一上盖所组成,其中该上盖的底面二侧分别具有一凸出状卡榫,并于底座两侧分别设有一扣合孔,藉此将上盖的卡榫插设于底座的扣合孔,而以该扣合孔较大的结构设计,形成该上盖可呈上下伸缩活动状态;藉此设计使缩减其体积利于携带、收藏。但是,该卡榫仅设于上盖中央的侧部,当其组合供予使用时,亦即一般人先将一条电话线的插头插入其一端时,往往造成该上盖被插设端以卡榫为中心而翘起,以致上盖另一侧所形成的插孔尺寸缩小而不易组接电话线,且其翘曲亦容易导致卡榫断裂,是故仍有未符合电线迁设要求稳固安全标准之虞。
于是,特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线转接端子座,以改善上述习见物品的缺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信号线转接端子座,主要是将选定数目的金属引线分别弯折勾设于一转接座,且令转接座两端的侧边处均形成有勾齿;并选定二个提供电话线插头插设的导套,令其形成为结构稳固的矩形筒状,藉此可将二导套分别由转接座二端套入形成插设并合状,使形成结构稳固的转接端子座,让使用者可顺利分别于二端插设电话线的插头,并以此精简结构设计简化组合程序,使符合经济效益。
而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信号线转接端子座,其中,该二导套间设计有卡榫结构,使利于组装时直接扣合,而改善习知物品尚须黏合或超音波组合的麻烦程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本信号线转接端子座包括一转接座及二导套所组成;其中:转接座,采绝缘材质构成一矩形片状,于其底部形成有若干平行嵌槽延伸至二端部,并在转接座两端侧边设有凸出状卡榫;于各嵌槽中设一金属引线,使各金属引线形成排列状延伸至转接座两端,各金属引线弯折斜伸于转接座两侧上面;导套,采以绝缘材质所构成的两端相通矩形筒状,其内筒壁具有一般电话线插头的形状,于内筒壁底面两侧分别凸设有相对应的引导块,该二引导块中间具有一导槽结构,而相对于导槽的内筒壁上部处设有数隔板组成的栅状结构;二导套分别由转接座的两端套入对接,使转接座恰插植于各导套的导槽中,而转接座上面斜伸的金属引线恰容置于各隔板间,并该转接座侧边的卡榫分别勾设于引导块外端部,构成转接座勾合二导套的结构。
上述二导套中的其中一导套的内侧端部周围可增设有一凸墙,于凸墙两侧内壁处分别设有一凸出的倒钩状卡榫;并在另一导套的两外侧隔板的外板壁分别设有一扣合槽;使一导套于对接时可藉其卡榫恰呈勾契于另一导套的扣合槽状态,形成二导套稳固的对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电话线连接座的分解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状态立体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的半剖面俯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线转接端子座,主要包括一转接座1及二导套2所组成;其中:
一转接座1,采如塑胶等绝缘材质构成为一矩形片状,于其底部形成有若干平行嵌槽11延伸至二端部,并选定转接座1两端侧边设有凸出状卡榫12;藉此于转接座1各嵌槽11中设一金属引线13,使各该金属引线13形成排列状分别延伸至转接座1两端,并弯折各金属引线13构成斜伸于转接座1两侧上面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锡帆,未经张锡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93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自动输液装置
- 下一篇:用于通信公用终端的防暴报警振动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