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无效
申请号: | 01801559.X | 申请日: | 200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尹斗映;朴成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BSE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9/04 | 分类号: | H04R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魏晓刚 |
地址: | 韩国仁***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电容器 拾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一种混合型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型化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以用于便携电话或信息通讯装置中,其中,包括诸如IC器件等电子电路的主要元件被集成到芯片内。
背景技术
以本申请人的名义于1990年12月22日提交并于1993年4月17日授权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993-3063号公开了一种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其固定到话筒、电话、便携电话、录像机、玩具等之上,用以将声音压力转换为电信号。
图1中以横截面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这个专利中公开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如图1所示,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包括壳体3,该壳体具有在其下侧中心部分形成的开口1和固定到其外表面上的盖2。在壳体3内设置有极性环4和振动膜片5。放大器单元9通过焊接13固定到印刷电路板12上。放大器单元9的输出引线11通过焊接连接到印刷电路板12上。在振动膜片5上设置有连接到放大器单元9的输入接线端10上并通过绝缘环17绝缘的固定电极16。涂覆有静电材料的介电板20设置在固定电极16之内。另外,多个开口21形成在固定电极16的外围边缘上。
然而,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传统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中,介电板20在通过绝缘环17与壳体3绝缘的固定电极16直接连接到振动膜片5上的状态下独立地粘结到固定电极16上。因为此原因,虽然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可以显著改善性能,但是其具有不能小型化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放大器单元9的输入接线端10与固定电极16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使得放大器单元9的输入接线端10和固定电极16之间出现不良电接触,因此不能扩大生产量。
发明内容
于是,提出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小型化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以提高的生产率制造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其包括:壳体,该壳体电接地,且具有在其上侧形成的开口和在其中心部分形成的多个音孔,该音孔用以通过其收集和传递声音;振动膜片,该膜片设置在壳体之内,与壳体内部底面平行并与壳体底面间隔给定距离(Δt),并且该膜片被通过壳体的音孔传递过来的声音压力所振动,以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振动膜片支撑件,其设置在振动膜片上,且具有在其外表面形成的凹槽和凹陷部分,凹槽如此形成以致于振动膜片与振动膜片支撑件分隔开给定距离,凹陷部分具有多个在其底面形成的小音孔,使得振动膜片易于振动;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固定在振动膜片支撑件上并用以放大电信号;绝缘帽,其遮盖壳体上侧形成的开口,同时使振动膜片支撑件与壳体电绝缘;第一接触销,其设置在绝缘帽上,以便通过由引线连接到集成电路上的接触元件接收来自连接到振动膜片支撑件上的集成电路的放大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的外侧;以及第二接触销,其设置到绝缘帽上,以便通过由引线连接到集成电路上的接触元件接收来自连接到振动膜片支撑件上的集成电路的放大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到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现有技术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的横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中使用的振动膜片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硅固定板(silicon securing board)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中使用的IC器件被集成到芯片上;以及
图6是图5所示集成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的外观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的局部横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中使用的振动膜片的透视图;而图5是示出硅固定板的透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容器拾音器中使用的IC器件被集成到芯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E株式会社,未经BSE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1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装配体和履带连结构造
- 下一篇:鉴定和/或鉴定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