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分离器以及装备该油分离器的室外机有效
申请号: | 01802475.0 | 申请日: | 2001-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88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森本修;河西智彦;高下博文;村上泰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以及 装备 室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分离器以及使用该油分离器的室外机,该油分离器主要是使用于冷冻装置以及空调装置,其作用是把从压缩机中与制冷剂气体一起被带出的油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并将油返回压缩机。
技术背景
图14是特开平8-319815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的油分离器的内部构造图。
图14中,101是壳体,大致为圆筒体,一侧的开口端101a直径小,另一侧的开口端101b直径大,在开口端101a侧形成圆锥部101c,在另一侧的开口端101b形成沿径向伸出的凸缘部101f。而且,在开口部101b侧形成与壳体101为一体的流入管102,在壳体101的内侧圆筒面的切线方向开有入口孔102a。
103是流出管,为圆筒体,且在中间处形成凸缘104,该凸缘体104有凸缘部104f,该凸缘部104f与壳体101的凸缘部101f紧贴而接合。
在这样的油分离器中,气体与油雾的气液混合流体从流入管102沿壳体101内壁面的切线方向流入,由于在壳体101内的旋转运动,油雾由于离心力附着在壳体101内壁面而被分离,沿内壁面向下方移动,从开口端101a排出。而油雾分离残留的气体从流出管103排出。另外,因为此处流出管103的壳体内开口部形状是比外部开口部扩大的形状,所以,壳体101内的气体被吸入流出管103时速度降低,可以防止附着在流出管103外壁的油雾随同气流而被卷入流出管103内。
图15是特开平9-177529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的油分离器的一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5中,201是壳体,设有圆筒部202a,在其上端设有与其为一体的并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02b。而且,在圆筒部202a的下端安装与其为一体的倒圆锥筒体202c,在202c的下侧开口部安装与其为一体的油回收部202d。而且在圆筒部202a上端附近的开口处安装流入管203。在圆筒部202a的凸缘部202b固定了圆形的盖体204。在该盖体204的中心设有贯通盖体204的流出管205。而且,在该流出管205内粘贴一定形状的无纺织物206。
在这样的油分离器中,含有油雾的气体从流入管203流入壳体201内,在圆筒部202a与圆筒部202a内突出的流出管205的圆筒空间内旋转。由于该气体旋转的气旋效果,气体中的特别是颗粒直径约5μm以上大的油雾与壳体201的内壁面碰撞而凝结,当在内壁面形成为大颗粒时,由于重力而沿内壁面落下,流出到油回收部202d。
而且,没有同壳体201的内壁面碰撞·分离的小颗粒油雾与气体一起流入流出管205。该气体由于在圆筒空间K内旋转的影响,不是在流出管205中直行前进,而是呈螺旋状旋转地向上方行进。此时气流的速度分布,是靠近管壁部分的速度变大,而中心部分的速度变得非常小。而且,在其周边部分以高速度呈螺旋状旋转的气体与粘贴在管壁的无纺织物206碰上而被吸附。由于这种微小粒子的反复吸附,吸附在无纺织物206的粒子的直径变大,变大的粒子由于其重量而沿着无纺织物206向下方移动,进而从流出管205的下端落下而收放在油回收部202d。
图16是表示实开平6-60402号公报所记载的以往的气液分离器的构造图,图17是从上面所视的剖面图。
图中,气液分离器301具有将圆筒302与圆锥303组合而形成的壳体304。在该壳体304的圆筒302侧沿切线方向设有导入二相流的流入管305,二相流由于在壳体304内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被分离为液体与蒸气,液体由于自身的附着力而附着在壳体304的内壁。
而且,在壳体304的内壁设有将分离的液体导向圆锥303的管心。该管心设有多个螺旋状的0.3~0.5mm的细槽306,由于旋转流的力以及毛细管现象而使液体在圆锥侧顺利地移动。
另外,为了防止二相流从圆筒302侧向圆锥303侧扩散,在壳体304设有将二相流在圆筒302侧与圆锥303侧隔开的隔板307。该隔板307中设有连通圆筒302侧与圆锥303侧、使壳体304内的压力保持均匀的小孔308,而且,在隔板307的外周与壳体304的内侧之间设有间隙309。在由隔板307隔开的壳体304内的圆锥303侧放有波状折叠的金属丝网作为粗管心,作为聚积液体的液体槽310。在该圆锥303侧的顶部形成将液体导出壳体304外的液导出管311。而且,在被隔板307隔开的壳体304内的圆筒302侧的中心形成流出管312,该流出管312贯通圆筒302侧的端板30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24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品罐头
- 下一篇:在网络环境中传递定单登记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