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画面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1802610.9 | 申请日: | 200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88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一郎;熊川克彦;井上一生;西山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张英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画面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画面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用于抑制有源矩阵型的液晶画面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的改良。
背景技术
因为液晶画面显示装置具有薄、轻、可由低电压驱动的优点,所以被用在手表、桌上电子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器等的显示部或在快门等中。
作为液晶画面显示装置,一般是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上分别配置形成用于驱动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电场的电极的扭曲向列液晶显示装置(TN)。TN型液晶画面显示装置没有足够的视角。因此,提出:用于驱动液晶分子的一对电极配置在同一基板上的同一像素内的IPS(平面内开关)型的液晶画面显示装置,在同一像素内的一对基板上分别配置呈线状的电极的PVA(图形垂直定位)型、与TN型具有同样的电极构造,可以得到更广视角的OCB(光学补偿双折射)型、以及MVA(多畴垂直定位)型等、可以得到比TN型液晶画面显示装置更广视角的各种驱动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17示出IPS型液晶画面显示装置用阵列基板。图18a、图18b及图18c示出用该基板的液晶画面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在通过由阵列基板2上的一对栅信号线4及一对源信号线5包围的区域构成的像素区上,梳形像素电极6及公共电极7在两者之间相隔绝缘层11地配置。公共电极7通过与其一体形成的公共电极线8与图中邻接的左右像素区的公共电极7电连接。与像素电极6在同一层形成的源信号线5借助薄膜晶体管(TFT)9与像素电极6连接。栅信号线4与公共电极7等在同一层上形成,将用于控制电连接源信号线5和像素电极6的信号提供给TFT9。在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线8叠合的区域上形成储存电容23。
在形成这些信号线及电极的阵列基板2的表面上形成保护膜(钝化膜)12,接着覆盖它,形成定向膜16。
液晶画面显示装置1具有图17所示的阵列基板2,和夹持液晶层18与其面对面配置的对置基板3。在对置基板3的与阵列基板2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区划像素区域的格子状的黑底14以及与像素区域对应的滤色片15,而且覆盖它们,形成定向膜16。另外,由于公共电极线8正上方的区域对于正常的像素显示没有贡献,所以在与对置基板3的公共电极线8对置的区域上常常配置黑底以取代滤色片。
在向液晶画面显示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电极及信号线时,由于异物的混入或电极图形的不佳,容易引起这些元件短路。尤其是,由于IPS型液晶画面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配置有梳形的像素电极及公共电极,在这些成形工序中,容易发生短路。
如果通过激光的照射使这些短路的部分分离,则破坏了激光照射区的保护膜,信号线等容易从保护膜露出。如果通过激光照射,栅信号线露出,则使用该基板的液晶画面显示装置在进行连续的驱动时,在由激光照射而修补的区域容易发生显示不均。例如在黑底显示屏中,该区域的像素显示得比周围更黑。
实际上,将用通过激光照射除去配置栅信号线处的保护膜的阵列基板组合而成的IPS型液晶画面显示装置在50℃的恒温槽中连续驱动12小时后,在其中显示半色调的图像时,确认在激光照射处显示不均。该显示不均起因于激光照射处周边的液晶层上离子的局部产生或在液晶层中预先混入的杂质离子向该处的吸引,认为是该区域的液晶层的电压保持率局部地降低而发生的。在保护膜被破坏的区域,露出具有一定电位的信号线。因而,电子从信号线等被注入液晶层,使液晶分子分解或带电荷,产生离子,离子被该区域所吸引。由于这些离子的局部的分配不均匀使该区域的液晶层的电压保持率降低,所以产生显示不均。因为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一般采用像素电极相对公共电极彼此改换极性的所谓的反转驱动,所以露出的这些在某时期产生离子,另一方面在某时期回收离子。因而,即使配置像素电极、公共电极或源信号线的区域的保护膜受到破坏,也不成为严重的问题。与此相反,驱动中的大部分期间,如果配置相对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极性为负的栅信号线的区域的保护膜受到破坏,则大体上持续地在该区域产生负的离子,在那里吸引正的离子。因而,与其它区域相比,离子浓度变得极高。同样的显示不均在例如栅信号线上的保护膜上形成针眼时或栅信号线在表面有层次差时也产生。
为了抑制针眼产生的影响,在例如特开平10-206857号公报上提出增加保护膜的厚度使其比与其相邻的电极厚度大0.4μm以上。如果根据同一公报,虽然通过用足够厚度的保护膜,可以减少经针眼向液晶层露出的电极,但是对于因激光照射产生的保护膜破坏引起的信号线等露出的抑制却没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2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