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温性纤维构造体无效
申请号: | 01802944.2 | 申请日: | 200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9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正樹;春田勝;横井宏惠;齋藤公一;梶修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D03D11/00;D04B21/14;A41D31/00;A47C27/12;A43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纤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适用于运动服装和防寒服、保温性被褥、防寒鞋等的舒适保温性的衣料、被褥、鞋和制备它们的布帛。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衣料等通过采用提高了含气率的材料并制成不动空气层,或通过利用铝等反射辐射热,来达到提高绝热性和保温性的目的。
近年来,如特公平7-59762所述,通过采用吸放湿吸水放热纤维来达到提高保温性的目的。
作为以秋冬季节的运动用途为主的衣料,提出了以各种保温性为目的的运动服和贴身衬衣、衬里等。以合成纤维为主,或者棉、羊毛这样的天然纤维混用的运动服等,静止时的保温性优良,但是,稍一运动就会变得太热并导致过度出汗,运动后,由于冷却的汗变得不适,并且,还无法满足作为运动服所要求的强度。另外,使针织物的里面(肌肤侧)或者两面起毛的方法也很多,但是,出汗时会产生发粘感而不令人满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实公昭61-27900公报通过提供表面和里面(肌肤侧)由疏水性合成纤维层构成,表面和里面的单纤维纤度之差在1.5倍以上的编织物来改善吸汗性。
另外例如,实公昭61-45180号公报提供由表面和里面(肌肤侧)为疏水性合成纤维层,中层为含亲水性纤维层的凹凸状的袋状织物形成的圆形针织物,改善了保温性和吸汗性等。
但是,上述实公昭61-27900公报中的运动服,虽然汗处理性优良,但是,对保温性没有作任何考虑,而实公昭61-45180号公报中的运动服,由于里面侧为凹凸状的袋状织物,皮肤接触感差,保温性也不能说十分好,而且,由于体积大,存在不利于活动等问题。而且,反射辐射热的材料带有铝等金属的颜色,在色彩开发上存在限制,实际上迄今为止还无法提供十分令人满意的运动服和贴身衬衣等。
作为对上述产品的改进产品,特公平7-59762中提出了采用吸放湿吸水放热纤维的衣料。但是,其中记载的保温品只公开了使用吸放湿吸水放热性纤维的衣料和在中层棉、衬里中使用的衣料。吸放湿吸水放热性纤维由于吸湿率高,因此,与手和身体接触时感觉凉。
而且,吸放湿吸水放热性纤维在穿着时吸放湿吸水并放热的同时,由于向空气中释放水蒸气,从而夺去了气化热。因此,对保温性的贡献只是从吸放湿吸水放热中除去气化热的部分热量。吸放湿吸水放热越大,被除去的气化热也越大,因此,不管吸放湿吸水放热怎样大,都存在保温性提高效果不大的问题。
鉴于这种现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最大限度地发挥由水分子吸附放热产生保温效果,并且在与手和身体接触时不感觉凉的衣料、被褥等保温性纤维构造体。
发明公开
本发明者们经过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具有水分子吸附放热性能的布帛上,层叠具有控制气化热的放湿放热控制性能的布帛,在有效发挥水分子吸附放热性能的同时,得到皮肤与其接触时无凉感的布帛构造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成。即,一种保温性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湿度为3000~12000g/m2·24小时的面料和放热能指数为5或以上,表面接触冷热感(qmax)为0.1W/cm2或以下的衬里。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4的横向双重组织织物的组织图。涂黑的地方表示经纱的突出部分。纬纱的A是83dtex-72F的聚酯假捻加工纱,B是165dtex-96F的聚酯假捻加工纱。
图2是实施例6针织物的编织图。
符号说明
F1~F8:针织机的给纱口编号
D1~D5:圆盘侧编针
C1~C6:针筒侧编针
①:针织物里面侧构成纱
②:针织物表面侧构成纱
图3是实施例7针织物的编织图。
符号说明
0~4:针织机的织针间数
③:前面侧构成纱
④:后面侧构成纱
图4是负荷-伸长回复曲线的说明图。
图5是实施例8的针织物的针织图。
符号说明
L1:针织物的伸长率
L2:针织物的变形伸长率
L3:针织物的回复伸长率
F1~F8:针织机的给纱口编号
D1~D5:圆盘侧织针
C1~C6:针筒侧织针
①:针织物里面侧构成纱
②:针织物表面侧构成纱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29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