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803273.7 | 申请日: | 200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猪野益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5 | 分类号: | G02F1/134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宗杰,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使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要求厚度薄、面积小、边缘窄的能携带的电子装置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将它作为显示部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电视接收机、计算机或便携式终端等的显示装置,近年来多半采用薄型、低功耗的平板显示器。
作为该平板显示器,已知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它是在玻璃基板等透明绝缘基板(面板)上将许多使用例如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的像素排列成行列状,与液晶等具有电光效应的物质组合起来构成的。
作为该有源矩阵型显示装置,在特开平4-242724号公报中提供了如下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驱动像素部,利用与连接像素的有源元件相同的互补型的TFT构成在基板上形成的外围电路的一部分,用半导体芯片构成其余的外围电路。
图1A中示出了以上述的特开平4-242724号公报等为代表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略结构图,图1B中示出了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在图1A及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液晶层63保持在其上由TFT形成了例如水平驱动器(HD)14、垂直驱动器(VD)13等一部分外围电路的透明绝缘基板16和与其相向配置的透明绝缘基板(对置基板)62之间,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如下结构:将用半导体芯片构成的例如时序控制器(TC)23、基准电压发生电路(REF)24、以及DC-DC变换器(DDC)25等其余的外围电路、即IC芯片23~25安装在透明绝缘基板16上与形成了外围电路13、1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用柔性电缆8进行与外围电路13、14之间的导电性的连接。
或者,如图2所示,采用如下结构:将其余的用半导体芯片构成的例如时序控制器(TC)23、基准电压发生电路(REF)24、以及DC-DC变换器(DDC)25等外围电路、即IC芯片23~25安装在由TFT形成了例如水平驱动器(HD)14、垂直驱动器(VD)13等一部分外围电路的透明绝缘基板16的同一面上,进行与外围电路13、14之间的导电性的连接。
可是,在图1A及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B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总体厚度tb至少增加了IC芯片23~25及柔性电缆8的厚度ta大小、例如1mm左右。
因此,将该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部用的装置的厚度变厚。特别是在便携式终端、例如移动电话机中,装置本体的薄型化正取得进展,如果该移动电话机的作为显示部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tb厚,则妨碍移动电话机本体的薄型化。
另外,在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TFT形成的一部分外围电路13、14和其余的IC芯片23~25的合计面积成为周边部(边框)的面积,有损于紧凑化,这是不利的。另外,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占有的有效显示面积(液晶显示部)的比例变小,这也是不利的。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小面积化、边框狭窄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安装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提供一种作为总体能实现薄型化、小面积化、边框狭窄化的电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基板;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有配置成行列状的像素的像素部;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的第二基板;被保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组成物;以及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与上述像素部相向、写入像素信号的外围电路,上述外围电路中至少一部分外围电路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用薄膜晶体管形成,上述外围电路中其余部分的外围电路用半导体芯片形成,上述半导体芯片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上,以便上述半导体芯片的至少一部分与用上述薄膜晶体管形成的上述外围电路的区域重叠。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是这样一种电子装置,它具有进行所希望的显示的显示部;操作部;以及根据由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在上述显示部上显示所希望的显示的信号处理部,上述显示部有:第一基板;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有配置成行列状的像素的像素部;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向配置的第二基板;被保持在上述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组成物;以及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的对上述像素部写入像素信号的外围电路,上述外围电路中至少一部分外围电路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用薄膜晶体管形成,上述外围电路中其余部分的外围电路用半导体芯片形成,上述半导体芯片配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上,以便上述半导体芯片的至少一部分与用上述薄膜晶体管形成的上述外围电路的区域重叠。
附图的简单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3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