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的位置调节结构及半导体激光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803502.7 | 申请日: | 2001-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9 |
发明(设计)人: | 井野口幸男;内田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郑建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位置 调节 结构 半导体 激光 组件 | ||
1、一种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它配备有可以在光纤接合部保持光纤的光纤支持构件,以及支持前述光纤支持构件的基座,在前述基座上形成具有光纤可以向下方移动的深度的凹陷部,在前述光纤结合部处至少确保沿上下方向的空间的状态下保持前述光纤,在进行前述光纤的位置调节时,通过使与光纤的位置调节端的相反侧上下移动以靠近前述位置调节端的部位作为旋转中心使之转动,可以将前述位置调节端进行微小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旋转中心被设定在光纤的轴线上或其附近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两个光纤支持构件沿前述光纤的轴线轴线方向配置在前述基座上,靠近前述光纤的输入端或连接端侧的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基本上固定保持光纤的位置,远离前述光纤的输入端或连接端侧的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以进行光纤的位置调节时可移动的状态保持光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在向基座上的固定部与光纤接合部之间形成起弹性作用的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在前述起弹性作用的弯曲部上形成比邻接部分更容易施加应力的应力集中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起弹性作用的弯曲部在从向基座上的固定部经过第一弯曲部弯曲之后,经过第二弯曲部向相反方向延伸连接到前述光纤接合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应力集中部形成在前述第一弯曲部和前述第二弯曲部的周边上。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应力集中部通过在构成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的板材上加入切口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切口形成楔形。
10、如权利要求5~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应力集中部通过将构成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的板材制成薄壁而形成。
11、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和前述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是独立的分体构件。
12、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与前述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光纤支持构件的固定部相对于前述光纤的轴线被固定到前述凹陷部的两侧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形成于前述基座上的凹陷部的宽度尺寸设定成在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一侧窄,在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一侧加宽。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基座配备有支持光纤支持构件的固定部底面的固定支持面,以及与光纤支持构件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抵接,决定该光纤支持构件在光纤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的抵接面。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前述基座配备有支持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的固定部底面的第一固定部支持面,以及与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抵接、决定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在光纤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抵接面,并且还配备有支持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的固定部底面的第二固定部支持面,以及与后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抵接,决定前部保持光纤支持构件在光纤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抵接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纤位置调节结构,在前述基座上,在高于前述第一固定支持面的位置上形成配置半导体激光光源用的光源支持面,在前述光源支持面与前述第一固定部支持面的交界位置处形成前述第一抵接面,前述第二固定支持面形成在低于第一固定支持面的位置上,在前述第一固定支持面与第二固定支持面交界位置处形成前述第二抵接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35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