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着砌体填充材料灌注的同时进行的管渠内的内衬施工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1804845.5 | 申请日: | 2001-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401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秋元荣器;山城浜夫;菅原宏;横山祐三;今川明;北桥直机;北山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足立建设工业株式会社;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1/00 | 分类号: | F16L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着 填充 材料 灌注 同时 进行 管渠内 内衬 施工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下水道管、自来水管及燃气管等已经铺设好的管渠中,在该管渠内表面进行内衬层施工的管渠内的内衬施工方法及其装置。更详细地说,是关于将长尺寸的板状体构成的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形成所谓内衬管的管状体,将内衬管插入到管渠内实施内衬施工的管渠内的内衬施工方法及装置。
特别是,本发明以随着砌体填充材料的灌注处理进行内衬施工为主,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仅限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曾经提出的内衬施工方法是:在管渠内,利用能自动转动并推进的制管装置,将在两侧缘部形成接头的连续供给的长尺寸带状构件围绕制管装置的成形框卷绕成螺旋状,使相接的接头彼此卡合而形成管状体,同时留下该管状体,借助于新供给的带状构件,在已经形成的管状体的前方附加地形成管状体,这种方法是公知的。
换句话说,日本特开平8-261363号公报所揭示的技术,使成形框成为可自由挠曲的结构,不仅适用于圆形断面的管渠,也可适用于矩形断面的管渠,并且,尽可能接近管渠断面地形成弹性状的内衬管。此外,日本特开平9-57850号公报所揭示的技术是适于圆形断面的管渠的,可形成小直径的内衬管,同时对该内衬管进行扩径,在该圆形管渠的整个断面上形成内衬管。
但是,前者(特开平8-261363号公报)形成的内衬管很难紧密贴紧管渠的内表面,多少会减少管渠的内径,无法避免断面的损失。此外,后者(特开平9-57850号公报)的技术虽然可确保在管渠的整个断面上形成的内衬管,但是,需要每次进行扩径操作,或者即使连续操作也不容易输送带状构件,使得操作作业很难进行。
而且,在以上两种现有技术中,从增加强度的观点出发,在经过长距离完成内衬管的插入后,在该内衬管与管渠之间还需要灌注凝固性水泥等砌体填充材料,但由于内衬管与管渠之间的空隙太小,不但灌注作业非常困难,而且灌注后的可信度也很低,尤其是在上述后者的现有技术中,事实上不得不放弃砌体填充作业。
本发明是对使用能自动转动并推进的制管装置进行内衬施工的上述现有技术的改进,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对策。其主要目的是,第一,使成形的内衬管更接近管渠的断面,以及第二,使砌体填充材料灌注作业更为简便,并且提高砌体填充施工的可信度。
发明概述(第1发明)
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涉及管渠内的内衬施工方法,在管渠内,将在两侧缘部形成接头的连续供给的长尺寸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留下相接的接头彼此卡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借助于新供给的带状构件,在上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的前方附加地形成管状体,在该方法中,
在上述管状体的形成过程中,将砌体填充材料灌注到该管状体的外表面与管渠的内表面之间。
本第1发明为以下所示所有的实施例所共有的思想,管状体的形成包括:使用制管装置,或者作业者用手工作业。并且,砌体填充材料的灌注位置,以在已经形成的管状体的尽可能的前方、与新供给的带状构件的接合位置最为恰当,不过并不限于该位置,在其附近位置或相反位置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的砌体填充材料,在以下实施例中将具体提示,但是,只要不是特别有妨碍,任何凝固性、非凝固性、膨胀性、非膨胀性、水泥材料、非水泥材料(包括合成树脂材料)都可以使用。
根据第1发明,由于砌体填充材料的灌注和内衬层的形成同时进行,所以无论内衬层多长,并且即便有弯曲部位,都能顺利进行砌体填充作业。
(第2发明)
本发明第2方面是关于管渠内的内衬施工方法,在管渠内,将在两侧缘部形成接头的连续供给的长尺寸带状构件卷绕成螺旋状,留下相接的接头彼此卡合而形成的管状体,借助于新供给的带状构件,在上述已经形成的管状体的前方附加地形成管状体,在该方法中,
在上述管状体的形成过程中,在上述带状构件的闭合部位或该管状体的其他任意的缘部,在将其向内径方向折入成凹状的同时,将砌体填充材料灌注到该凹部,
之后,使凹部朝外径方向恢复。
在该方法中,建议使用机械或者器械,但是并不排除人工作业。
本第2发明为第一实施例所揭示。
在本第2发明中,在以符合管渠的内周周长来设定所形成的管状体的外周周长的情况下,可与管渠内壁紧密接触,但并不限于这种形式。重要的是,在向内径方向折入的凹部留下砌体填充材料的灌注空间。此外,不论管渠是圆形、非圆形、矩形、马蹄形等都是可以的,最好是实质上具有凸向张开的闭合断面的管渠,尤其适合圆形断面。另外,不管带状构件是否具有弹性,在使用具有弹性的带状构件时,以其弹性使凹部恢复,如果是非弹性(塑性),则使用其它恢复手段使该凹部恢复。至于砌体填充材料,则可以依照上述第1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足立建设工业株式会社;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足立建设工业株式会社;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48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