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盲板阀无效
申请号: | 02100351.3 | 申请日: | 200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60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清 |
主分类号: | F16K3/20 | 分类号: | F16K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8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盲板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专用阀门,特别是应用于煤气、天然气、有害有毒易燃化工气体传送管道中,以防止检修或维护中泄漏,做绝对切断用。
背景技术
有毒、有害、易燃气体是化学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煤气则是日常生活中必须的燃料,也大量地应用在冶金、发电及其他加热的场合。在《工业煤气安全规程》中要求,其对切断的技术要求是绝对切断,所应用的就是这种被称为盲板阀的特别阀门。它通常连接在管路中,但不做调节流量或普通的开启与闭合操作之作用,而是个备用阀门。在正常运转时,它处于开启状态,在阀门以下的管路阀门需要检查、维修、更换时,要将其关闭以确保检修的管路以下没有任何泄露。为确保这一点,盲板阀都在阀体上附设有一个阀板总成。总成包括一个可以移动的阀板,阀板上有一个通孔、一个盲孔,将通孔推进阀体后夹持锁紧阀体即处于开启状态。将盲孔推进阀体再夹持锁定即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即使有泄露也只能沿盲孔板边沿泄入大气,而不可能又返回阀后的管路,即称为绝对关闭状态。阀板总成中还包括设在阀体上的支撑框架和阀板滑动的轨道,以保证滑动阀板位置的适时转换。为保证阀板位置变换和启闭状态的转换,现有技术中将阀体设计成左、中、右三段式结构,中间段阀体与右或左阀体(本案实施例中为与右阀体)借助波纹管形成弹性连接,中阀体与另一段体之间为阀板,借助两段之间的连接和锁紧装置来调节两段阀体间的间距,从而完成对阀板的夹持锁紧或松开。为了实现这个调节装置自动化,往往要在阀体之外设计有复杂的同步大齿圈带动各条螺栓同步旋紧或放松,并与多个齿轮齿合机构,庞大复杂,操作烦琐而缓慢,造价极为昂贵。而且同步驱动不够理想,特别是阀体平面度不好时造成夹持力不均匀,先夹紧的部位形成支点,造成密封不严,导致大量的泄露对环境污染和现场工人的健康均造成危害,也会直接造成阀的损坏。特别是阀板切换期间,因操作缓慢而造成的环境损失常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目前盲板阀结构的改进。针对目前阀体三段式结构,重点对夹持密封阀板的两段阀体之间距的调整和锁紧结构进行改进,力求结构简化,减少体积,操作简便迅速,夹持力均匀、协调,密封性能加强,以彻底解决泄露,保护环境和操作工人的安全。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将调节中阀体与左阀体(当然也可为右阀体)之间间距的锁紧装置由外置型转化为内置型,即将锁紧装置设在了阀体内部。具体的方式可采用两个定位在波纹管两侧阀体上的十字筋板,在两个十字筋板之间设置一个推拉力输出装置。这样,在输出拉力时中阀段收缩,中、左阀段间隙变大,可以抽换阀板位置,当阀板位置变换后输出推力,中段阀体与左段阀体间距变小,将阀板夹紧并密封。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这个推拉力输出装置很容易地完成对阀板位置的转换和密封。由于十字筋板中心受力,其对密封面的压力均匀自动调节,克服了支点现象造成的对阀门安全的潜在威胁。特别是结构简化,可使该项产品的成本明显下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局部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2中的B向放大视图。
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剖面图。
附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代表左阀体,2代表阀板,3代表阀板总成中的进给滚轮,4代表阀板总成中的变速箱,5代表电动机,6代表阀板总成的支撑架,7代表中阀体,7A代表前十字筋板,8代表波纹管,9代表右阀体,9A代表后十字筋板,10代表推拉力输出装置,11代表防尘罩,11A代表防尘罩前端盖,11B代表防尘后端盖,12代表丝杠动力轴,13代表小波纹管,14代表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杠杆,14A代表平行四边形结构中的小绞链轴,14B为与平行四边形结构绞链的耳板,14C为带绞链轴的开合螺母,15代表防尘衬管,16代表椭圆孔板,17代表带偏心轴头的动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清,未经李玉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0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