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书签框和利用因特网终端中的书签运行浏览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2101653.4 | 申请日: | 200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68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1 |
发明(设计)人: | 左京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邵亚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书签 利用 因特网 终端 中的 运行 浏览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总的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因特网获得信息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书签框和一种利用终端中的书签运行多个浏览器的方法。
发明背景
由于资源(例如存储器、显示器和通信速度)有限,类似于移动电话的因特网终端使用稍微压缩的浏览器替代个人计算机(PC)所使用的浏览器。适合于因特网终端的浏览器可以包括WAP(无线应用协议)浏览器、HDML(Handheld Device Markup Language,握手装置标记语言)浏览器和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WAP是适合于在诸如移动电话和PDA(个人数字助理)之类的无线终端中浏览因特网的世界通用标准。
目前,无线终端通常配备一个浏览器。根据相应的网关,每个浏览器值能够访问有限个网站。换句话说,不能用一个浏览器解释所有协议。因此,在单独一个终端中采用多个浏览器的情况下,需要确定如何运行浏览器。
在终端中登记各个经常搜索的项目,以允许用户通过相应的浏览器访问那些项目的信息。必须定义这些经常搜索的项目的结构,并且必须在运行对应的浏览器之前解释已经定义的项目结构。
为了利用终端搜索想要的信息,必须首先运行浏览器来连接到网络,然后搜索希望的网站。因此,以下应该考虑在一个终端中采用多个浏览器,或者使得单独一个浏览器能够按照多种浏览协议(例如WAP、HDML和C-HTML/HTML)自适应地浏览。
(1)记住支持浏览想要的信息的协议;以及
(2)选择浏览器,连接到网络上,然后进行浏览。
利用所选择的浏览器浏览网站来获得想要的信息是面向信息的,但涉及工具选择。从用户方面来说,因为他必须记住适合该信息的适当的浏览器和相应的网站,而使他感到不方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书签框以及产生和利用书签的方法,它们是面向信息的,和能够启动一自动选择并在用户选择了书签时运行一浏览器、以使得只要用户知道相应的URL(统一资源定位器)网站就能获得任何类型的信息。
可以通过提供一张书签框和利用因特网终端中的书签运行多个浏览器的方法来实现上述和其他目的。书签框包括浏览器ID域和与浏览器ID域1∶1关系对应的URL域。为了在具有多个浏览器和使用书签的因特网终端中访问因特网,显示该书签以便用户选择其中之一。解释所选择的书签的浏览器ID。按照该浏览器ID,自动运行浏览器,解释所选择的书签的URL并访问该因特网。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借助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因特网终端的示意图;
图2A和2B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书签框的结构;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书签框产生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在利用书签的因特网终端中运行多个浏览器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列描述中,将不描述熟知的功能或构造,以免这种不必要的细节描述混淆本发明。
将给现有的书签添加一个域来实现本发明。所添加的域被用于确定浏览器的类型。按照本发明,当用户直接从书签列表中选择书签时,中段子的选择相应的浏览器并浏览想要的信息。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因特网终端的示意图。参考图1,第一存储器100是用于在其中装载操作系统(OS)和应用程序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100可以是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并且包括多个浏览器110至130、书签管理器140(例如,用于读出书签信息并用于管理分析、存储和运行浏览器所需要的数学函数调用的程序或处理过程)、协议堆栈150和OS 160。诸如ROM(只读存储器)之类的第二存储器200,存储用于控制因特网终端的全局操作的程序和数据。I/0(输入/输出)单元400是因特网上的用户接口。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300这样的控制器,控制I/0单元400和存储器100和200,使得该因特网终端访问该因特网并产生书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1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