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通信终端及传送/接收电子信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2103200.9 | 申请日: | 200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64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安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M3/42;H04Q7/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通信 终端 传送 接收 电子信息 方法 | ||
1.一种具有传送电子邮件功能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其组成为:
(a)第一输入装置,用于输入字符,形成用于电子邮件信息的字符数据;
(b)第二输入装置,用于输入用在字符数据的附加表达数据;
附加表达数据给出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不同表达;
(c)传送数据发生器,用于通过连接字符数据和附加表达数据以及转换字符数据和这样连接到传送数据的附加表达数据,来产生传送数据;和
(d)无线装置,用于通过无线向接收者以电子邮件传送传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设在终端上的键或按钮用作第一和第二输入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麦克风用作第一和第二输入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附加表达数据表示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大小、颜色和字体中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附加表达数据表示为依据字符数据的各字符产生的语音的语气、重读、重音和语调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具有接收电子邮件功能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其组成为:
(a)无线装置,用于从发送者以电子邮件接收通过无线传送的传送数据;
该传送数据包含字符数据和用于字符数据的附加表达数据;
字符数据连接到附加表达数据;
字符数据由用于e-mail信息的字符形成;
附加表达数据给出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不同表达;
(b)接收数据再生器,用于从无线地装置接收的传送数据再次产生字符数据和附加表达数据;和
(c)有显示屏的显示装置;
依据接收数据再生器再次产生的附加表达数据,显示装置在显示屏上显示由接收数据再生器再次产生的字符数据的字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附加显示数据表示字符数据的字符的大小、颜色和字体中的至少一个,当依据附加表达数据改变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大小、颜色和字体中至少一个时,显示装置在显示屏上显示字符数据的字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还有:
字符—语音转换器,用于将字符数据转换为语音数据;和
附加设有语音发生器,用于依据语音数据产生语音;
其中,附加表达数据表示语音的语气、重读、重音和语调中的至少一种;
而且当依据附加表达数据改变语音的语气、重读、重音和语调中的至少一种时,语音发生器产生语音。
9.一种在便携式通信终端间发送/接收电子邮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有下列步骤组成:
(a)在传送的便携式通信终端中;
(a-1)输入字符以形成用于电子邮件信息的字符数据;
(a-2)输入用于字符数据的附加表达数据;
附加表达数据给出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不同表达;
(a-3)通过连接字符数据和附加表达数据,及转换字符数据和这样连接到传送数据上的附加表达数据来产生传送数据;和
(a-4)无线地向接收者以e-mial传送传送数据;和
(b)在接收的便携式通信终端中;
(b-1)以电子邮件接收无线地从传送的便携式通信终端传送数据;
(b-2)从在步骤(b-1)中接收的传送数据再次产生字符数据和附加表达数据;和
(b-3)依据在步骤(b-2)中再次产生的附加表达数据在显示屏上显示在步骤(b-2)中再次产生的字符数据的字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在传送终端上的键或按钮用于实施步骤(a-1)和(a-2)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麦克风用于实施步骤(a-1)和(a-2)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表达数据表示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大小、颜色和字体中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依据附加表达数据改变字符数据的各字符的大小、颜色和字体中至少一个时,显示装置在显示屏上显示字符数据的字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2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