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无效
申请号: | 02103230.0 | 申请日: | 200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秋山秀树;中村丰一;山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轮 冲击 吸收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冲击吸收构件从车身凸出、通过使该冲击吸收构件破坏从而吸收冲击的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
背景技术
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件的技术公开于日本特开平10-6734号公报“具有乘降部的车架”中。按照该技术,在前轮的上方具有变形结构(以下称“冲击吸收构件”),通过在冲击时破坏冲击吸收构件从而吸收冲击力。
此外,该公报的二轮车通过在比车辆全体的重心位置高的位置设置冲击吸收构件,可在冲击到障碍物时防止后轮悬空。因此,可防止俯仰(即车身的前倾和后仰)的发生。
通过增大该冲击吸收构件的纵向(车长方向)、横向(车宽方向)、和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尺寸,将冲击吸收构件形成为大的形状,可吸收更大的冲击能量。
然而,通过将冲击吸收构件设定为大的形状,增大冲击缓冲构件的高度(上下方向)和纵向(车长方向)的尺寸时,存在乘坐人员的前方视野由冲击吸收构件挡住的危险。
另外,当使冲击吸收构件为大型而增大冲击缓冲构件的横向(车宽方向)的尺寸时,冲击吸收构件的左右侧面从车身的左右侧面朝外侧凸出。为此,当二轮车行走时,存在冲击吸收构件的左右侧面由障碍物缓冲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该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可充分地吸收冲击,良好地保持乘坐人员的前方视野,而且可防止冲击吸收构件缓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二轮车的冲击吸收构造,在二轮车中使冲击吸收构件从车身凸出,通过使该冲击吸收构件破坏而吸收冲击;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位置为前轮的前方或其近旁的位置,使冲击吸收构件的上端位置为不妨碍乘坐人员的视野的位置,使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接触面的中心位置为比组合车辆和乘坐人员形成的重心高度更高的位置,使冲击吸收构件的左右侧面位置为从车身左右侧面朝车身中心偏移的位置。
使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位置为前轮前方或其近旁位置。因此,万一前端撞到障碍物时,可使冲击吸收构件以良好的效率破损到前轮。这样,可以良好的效率使冲击吸收构件破坏,从而吸收冲击力。
另外,使冲击吸收构件的上端位置为不妨碍乘坐人员的视野的位置。为此,可较好地确保乘坐人员的前方视野。
另外,使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接触面的中心位置为比组合车辆和乘坐人员形成的重心高度更高的位置。通过这样使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接触面的中心位置处于组合车辆和乘坐人员形成的重心高度更高的位置,在二轮车的行走过程中,万一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撞到障碍物时,在冲击吸收构件的前端周围作用朝下推压车身的力矩,防止后轮悬空。
此外,使冲击吸收构件的左右侧面位置为从车身左右侧面朝车身中心偏移的位置。因此,在二轮车的行走过程中,可防止冲击吸收构件接触到障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造的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为具有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造的二轮车的平面图。
图3为具有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造的处于行走过程中的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4为图1的4-4线断面图。
图5为比较例的作用说明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造的作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附图按符号的方向观看。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造的二轮车的侧面图,作为一例,示出机动二轮车10。
机动二轮车10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主要构成为车架11、安装于车架11的头管11a的前叉12、安装于前叉12的前轮13、连接于前叉12的转向手把14、安装于车架11后部的摇动装置15(发动机15a、传动机构15b)、安装于摇动装置15后部的后轮16、配置于车架11后上部的车座17、覆盖头管11a前部的前罩18a、从该前罩18a朝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11中央的中间罩18b、及从中间罩18b朝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11后部的侧罩18c、及设置于前罩18a的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造20。
冲击吸收构造20作为一例,由连接装置(图中未示出)将冲击吸收构件21的框体22安装到前罩18a,在该框体22的空间25设置多个加强肋30…。
框体22由在大体中央大体折曲成V字形的顶壁23和在顶壁23周边设置的周壁24构成,将周壁24的后端24d安装到前罩18a。
另外,也可在将框体22安装到前罩18a的同时,也将其安装到车架11。这样,可更牢固地将冲击吸收构件21安装到车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器件、液晶器件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