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103466.4 | 申请日: | 200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迫裕之;岛田信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023 | 分类号: | F01N3/02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二轮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防止消声器内的异常燃烧的发生、降低制造成本的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平8-303236号公报“内燃机的废气净化装置”。
在上述公报的图3中记载了排气装置5,该排气装置5在接合于发动机的第1排气管11的端部接合第2排气管12,在第2排气管12的端部接合延伸到消声器侧的第3排气管13,在第2排气管12内由多孔板构成,同时配置将贵金属附着于壁面的内管14。
例如,在车辆急剧减速的场合,刚急剧减速后的混合气变浓,在燃烧室中未燃烧的未燃成分排气到排气管。该未燃烧成分(未燃烧气体)可能在消声器内产生异常燃烧,产生噪声。
在上述公报的技术中,例如在排气装置内流入包含大量的未燃烧成分的废气的场合,可与除未燃烧成分中的应净化的特定成分,但难以抑制异常燃烧。
另外,内管4由于附着有贵金属,所以,昂贵,增大了排气装置5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机动二轮车的排气装置的异常燃烧的发生,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在排气管的途中设置废气反应室,该废气反应室由开设有贯通筒壁的多个孔的内筒、覆盖孔地罩在内筒外周的金属网、及从内筒的外面隔开规定间隔地覆盖于内筒的外筒构成。
特别是急减速后等,通过使一时通过排气管内的包含大量的未燃烧成分的废气与废气反应室内的成为高温的金属网接触而使其燃烧,可防止废气在下游的消声器内燃烧。因此,可防止从排气装置发生的噪声。
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金属网的宽度与内筒的外周长相同,在孔与孔的中间将金属网的端部相互焊接在一起。
通过在孔与孔的中间将金属网的端部相互焊接在一起,可容易地将金属网固定到内筒,另外,不会由金属网的焊接部位妨碍通过孔的废气的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排气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侧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平面图。
图4为图3的4-4线断面图。
图5为图3的5-5线断面图。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7为说明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组装要领的作用图。
图8为说明本发明排气装置的作用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其中,图面按符号的方向观看。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机动二轮车10为轻便式小型摩托车式车辆,在车架11的前部安装头管12,在该头管12可转向地安装转向手把13和前叉14,在该前叉14安装前轮15,由将上端安装于车架11后部的后缓冲装置17与车架11的中间部悬挂到动力机组18上,在该动力机组18的后端安装后轮21,在构成动力机组18前部的发动机22的气缸盖23通过进气管24连接化油器25,在该化油器25连接空气滤清器26,在该气缸盖23安装排气装置27。
在这里,符号31为前罩,符号32为前内罩,符号33为前挡泥板,符号34为踏板,符号35为车座,符号36为车身罩,符号37为备用轮胎,符号39为停放支架。
图2为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侧面图,排气装置27由将前端安装于气缸盖23(参照图1)的排气管43和连接到该排气管43后端的消声器44构成。
消声器44设置用于安装于动力机组18(参照图1)的安装托架45、46。
图3为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的平面图,排气装置27的排气管43具有安装于气缸盖23(参照图1)的凸缘部48、连接于该凸缘部48的外筒51、及连接于该外筒51的作为内筒的弯曲管52。
消声器44在侧面安装隔热板53。
图4为图3的4-4线断面图,排气管43由凸缘部48、形成为J字状的外筒51、配置于该外筒51内侧的弯曲管52、及分别介入在这些外筒51和弯曲管52之间的金属网55构成。
凸缘部48由用于安装到气缸盖23(参照图1)的开设有安装孔48a、48a(参照图3)的凸缘板56和安装于该凸缘板56内侧的筒状套管57构成,通过将该套管57插入到外筒51的端部,将凸缘板56焊接于外筒51,从而在外筒51安装凸缘部48。
外筒51由筒半体51a、51b组合而成,该筒半体51a、51b为沿长度方向大体将弯曲成J字状的圆筒切成两半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